爱小说

第194章 经史子集

小说: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作者:寂寞剑客 更新时间:2021-08-12 21:43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最新网址:“反正我劝你小心点。”
  “不要卷入一些不相干的事情。”
  裴绍卿一正脸色说道:“老万你也知道的,我们守捉司管的事多,尤其是漕帮,经常会给我们提供一些隐秘消息。”
  “英国公有什么问题吗?”
  元万顷的脸色终于严肃起来。
  “反正离英国公远点就是了。”
  裴绍卿道:“暂时只能说这么多。”
  “知道了。”元万顷点点头又道,“绍卿,谢谢你了。”
  “不用谢,我们什么交情。”裴绍卿摆摆手,又说道,“噢对了,还有一个事。”
  “是转录秘阁藏书的事吧?”元万顷主动说道,“这个事老刘走之前跟我提过,我会跟弘文馆那边说,你直接派人去取便是。”
  说此一顿,又道:“不过事先说明,”
  “秘阁中的藏书,很多都是存世的孤本。”
  “所以请你务必珍惜,不要弄污损,更别遗失。”
  裴绍卿道:“这你放心,绝对不会出现半点纰漏。”
  元万顷想了想,忽又道:“绍卿,你跟我说句实话,是不是打算借着转录秘阁藏书的机会,刊印经史子集?”
  得,看来这真的是公开的秘密了。
  见裴绍卿没有否认,元万顷又道:“此事你须得抓紧。”
  “怎么?”裴绍卿闻言神情一紧,道,“有什么问题?”
  元万顷道:“你要刊印经史子集的事情,估计几位阁老也都想到了,不出意外,等皇太后和圣人从洛阳回长安,他们就会阻止此事,到时候你再想要转录秘阁藏书就难了,纵然有皇太后和圣人鼎力支持,只怕也是困难重重。”
  裴绍卿听了便有些懊恼,这么快就引起警觉了吗?
  不过也怪自己,早早的就在紫宸殿提及转录藏书。
  早知道就应该藏肚子里,等事到临头再说也不迟。
  “那我知道了。”裴绍卿点头说道,“我会抓紧的。”
  ……
  出了翰林院,裴绍卿又直奔神仙居。
  苏味道他们四个已经等了他好半天。
  “裴兄弟,你怎么才来?”杜审言不满道,“罚酒!”
  “对,罚酒三杯!”苏味道也笑道,“必须罚酒三杯。”
  “成,我认罚。”裴绍卿有求于人,自然是乖乖认罚。
  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刊印经史子集,除了雕刻木活字,还需要大量抄录吏。
  因为经史子集的体量绝不是区区一册祥瑞诗集所能比,祥瑞诗集不过寥寥五千余字,而经史子集至少也得上千万字!甚至更多!
  虽说这上千万字中间有大量重复字,但几万字总是有。
  这就要工于楷书的抄录吏逐一抄录,然后才能刻字模。
  所以,必须得用到秘书监的抄录吏,这事别人做不来。
  要不然让刘祎之这些书法家给你写?这不是扯犊子么?
  当下便让薛盼儿拿出宫廷御酿葡萄酒给自己倒了三杯。
  “怎是葡萄酒?”杜审言不满道,“四粮液,得是四粮液!”
  “杜兄你还是饶了我吧。”裴绍卿苦着脸道,“不是我舍不得这酒,实在是身子不允许啊,这酒太烈。”
  好说歹说,又搭上每人一瓶四粮液才算揭过。
  酒过三巡,裴绍卿说道:“苏兄、杜兄、李兄还有崔兄,小弟这里有一事相求,还望四位兄长能帮忙。”
  苏味道道:“裴兄弟你说。”
  “只要是我们帮得上的,一定帮。”
  杜审言道:“既便帮不上,我们也一定想办法!”
  老杜就是这么个性情中人,有什么话绝不会藏在肚子里。
  苏味道的眉头却微微一皱,对杜审言的这一番表态微微有些不满。
  因为严格说起来,他们秘书监跟守捉司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微妙的,主要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武丞嗣跟裴绍卿的关系不好。
  武承嗣不止一次对他们表露不满。
  要求他们四个跟裴绍卿保持距离。
  苏味道倒不是真想跟裴绍卿疏远,而是不想太过卷入中间的纷争。
  因为稍微有点政治眼光的朝中官员都能看得出来,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俩正在竞争武家继承人的位置。
  而武家继承人很可能会成为储君!
  虽然一直到现在,太后都还没有透露出半点口风。
  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得出,太后上位是早晚的事。
  一旦太后上位,储君人选立刻就会提上议事日程。
  从目前趋势看,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人机会最大!
  所以,苏味道不想太过牵扯进武承嗣和武三思之间的纷争中去,因为这么做的政治风险实在太大。
  “说起来,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
  裴绍卿道:“就是想从秘书监借调一批抄录吏。”
  “这事啊。”苏味道皱眉道,“裴兄弟,只怕是有些难办。”
  这下连杜审言也是不吱声了,因为武承嗣专门为此发过话,绝不允许秘书监的任何一个抄录吏为守捉司服务。
  “这样啊,那就算了。”
  裴绍卿道:“喝酒喝酒。”
  苏味道却忽然又说道:“不过也不是全无办法。”
  裴绍卿噢了一声又道:“如此,还请苏兄教我。”
  “这么着。”苏味道沉吟着道,“最近我们秘书监正在整理一套古籍,古籍中有不少生僻字,那些抄录吏虽工于书法,学识却有限,经常会把一些相似之字搞混。”
  “噢对对。”杜审言恍然说道,“是有这么回事,我都说过他们多次。”
  “但他们还是屡屡出错。”苏味道说道,“原本这其实也没什么要紧,但是现在既然裴兄弟需要抄录吏,那我们便拿这做借口把他们开革掉。”
  裴绍卿闻言大喜道:“如此,小弟多谢四位兄长。”
  说完起身,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白酒,举杯说道:“小弟不能喝白酒,但为了向四位兄长表达感激之情,无论如何也得喝了这杯!”
  “这才对。”杜审言笑了笑也站起身。
  ……
  与此同时,在崇仁坊刘府。
  “学生拜见恩师。”郭待举叉手行礼。
  虽然进了政事堂,跟刘仁轨并为宰相,但在私下里面对刘仁轨时,郭待举却坚持以弟子之礼事刘仁轨。
  “待举不必多礼。”
  刘仁轨赶紧伸手来搀扶。
  郭待举却坚持长揖到地,然后才起身。
  “恩师可曾听说。”郭待举坐下后说道,“守捉司要刊印经史子集。”
  “此事老夫知道。”刘仁轨说道,“裴绍卿当初在紫宸殿上提出要将秘阁藏书由卷书转录为线装书时,老夫就已经预料到了。”
  “恩师慧眼如炬。”郭待举点点头又道,“学生以为,此事不可等闲视之。”
  为什么不可等闲视之,郭待举并未明说,个中原因也是不便明言,垄断知识不让寒门庶族出头,这种话好说不好听。
  “无妨。”刘仁轨摆手道,“此事办不成的。”
  顿了顿,刘仁轨又道:“就算是守捉司搞出了印刷术以及线装书,但是纸张、墨水以及工匠的工钱,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最终的价格会十分昂贵。”
  “一册几千字的诗集都要五十贯。”
  “上千万字的经史子集该有多贵?”
  “那么能买得起的又能有几人呢?”
  “还有,退一万步讲,就算那些寒门庶族买得起,他们看得懂吗?”
  “如果没有人教他们,寒门庶族只怕是连句读都不会吧,通篇读下来只能是一头雾水,那么有书跟没书有何区别?”
  “原来如此。”郭待举恍然。
  刘仁轨笑笑,又说道:“不过,既便此事不会危及我等世家高门,却也不可不闻不问,待圣人与太后返回长安后,你可在政事堂提出此事,老夫定全力支持,如此即可断了裴绍卿刊印经史子集的非份之念。”
  “喏!”郭待举应喏。
  ……
  次日一早,裴绍卿又来国子监。
  “这么早?”刘祎之道,“来上学?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老刘你这话过分了啊。”裴绍卿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也就这段时间大婚,我稍微懈怠了些,之前可勤快得很。”
  “说的跟真的似的。”刘祎之道,“我差一点就信了。”
  “老刘你也学坏了。”裴绍卿道,“以前多正经个人。”
  “那我有什么办法。”刘祎之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不看看我整天跟些什么人呆在一起。”
  “渡边。”
  裴绍卿目光便立刻转向渡边麻吕:“老刘说你不正经。”
  渡边麻吕已经考取进士科,不过他没有被选入翰林院,所以就只能跟其他的新科进士留在长安观政,也叫守选。
  说白了,就是实习。
  等有官位出缺就外放当官。
  渡边麻吕的实习单位就是国子监。
  听见裴绍卿这么说,渡边便下意识的起身鞠了一个躬。
  又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出自东晋傅玄所著,意思接近好人可使一个人向好,接近坏人则可使一个人变坏,然而刘祭酒的意思应该是说,因为他跟裴司丞你接触的多了,所以他也就开始变得不正经。”
  “看吧。”刘祎之摊手道,“渡边都这么说。”
  “好你个渡边。”裴绍卿佯怒道,“过河拆桥是吧,下回你去神仙居,我让嬷嬷专门给你打个十五折!”
  渡边麻吕懵掉:“十五折?”
  “对,十五折。”裴绍卿道。
  “行了。”刘祎之打断他道,“什么事?”
  “好事。”裴绍卿光速变脸,笑着说道,“我给你送钱来了。”
  “送钱?”刘祎之哼声说道,“那我还是小心一些,别被你卖了还帮着你数钱,你小子可狡猾得紧。”
  “天地良心啊。”
  裴绍卿叫屈道:“我啥时候坑过老刘你?昨天我还想着急你所难呢,要帮国子监的女学生安排活计,是吧?”
  “说的倒也是。”刘祎之笑道,“何事?”
  “本来就是嘛。”裴绍卿又道,“是这,你从国子监挑一百名擅长草书的学生,我们守捉司有急用。”
  “你是要抄书?”
  刘祎之低声道:“抄经史子集?”
  “不愧是阁老,一眼就看出来。”
  裴绍卿又说道:“一定要挑擅长草书的,草书才写得快。”
  刘祎之道:“国子监的学生,草书又有几个能入得眼的?抄来自己看看还可以,拿来做样刻字模肯定不行,要不还是我来帮你抄吧。”
  刘祎之的书法,在当时也算是排得上名号。
  “你哪有时间。”裴绍卿道,“这可不是几千个字,而是几千万甚至于上亿字!你一个人又能抄录得几个字?”
  “这个倒也真是,我下人还真是忙不过来。”
  刘祎之又说道:“那你得找秘书监的抄录吏,那些抄录吏的字虽然匠气很重,缺少灵气,但是写的楷书还是可以一看,用来刻字模没问题。”
  “你说的没错,字模肯定要找抄录吏来书写。”
  裴绍卿点点头,又说道:“然而现在只是抄录。”
  “那我明白了。”这下刘祎之就懂了,裴绍卿是担心圣人和太后回长安之后,政事堂的宰相阻挠,所以想提前把秘阁的经史子集抄录下来。
  当下刘祎之便翻出名册,按名单挑了百名学生。
  裴绍卿又带着这一百名国子监生到守捉司等着,然后亲自带人去秘阁借了书,拿回守捉司让这些学生抄录。
  经史子集的体量真不小。
  单只说经,就有易、诗、尚书、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尔雅、五经总义、纬书以及小学等经书。
  其中每一种又分若干种。
  比如易经,就有归藏、周易、连山、周易系辞、周易集注系辞、周易序卦传、周易系辞义疏等许多种。
  不过真说起来,经书还算好。
  就算科举必考的九经,合起来也才四十九万字。
  体量最大的还得史书,比如战国策,十二万字,史记,五十二万字,还有汉书,八十多万字,后汉书更是高达九十万字!
  一百个学生抄了足足半个月,才终于勉强抄完。
  负责抄书的学生手腕都肿了,因为长时间伏案,再加上每天一万多字的抄写量,而且写的还是毛笔字,真不是人干的事。
  反正裴绍卿是干不来这个事。
  最新网址: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