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0025章 焚尽天下之道经

小说:武当派 作者:白马出淤泥 更新时间:2022-10-17 22:0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为何书?”巴适问道。
  张君宝暗道虚伪。
  身为帝师,巴适精通汉文,就算不大了解全部内容,不至于没听过。
  “汉代帝王史书。”樊志应答道。
  “可有化胡之说?”巴适又问道。
  “贫道刚才已经明言,老子西出函谷,骑青牛西去。”樊志应愣了一下道。
  在他看来巴适有点想要胡搅蛮缠了。
  “可有具体提及老子化胡之说?”巴适微微一笑步步急逼道。
  这话让樊志应一时间无言。
  这个时候,有和尚将一本找来了,双手恭敬递给了巴适。
  巴适很快便翻到了老子篇部分。
  “记载,老子骑青牛出关,莫知其所终。”巴适淡淡一笑道,“并无樊道长所言,西去化胡之说。”
  “西去自然是天竺,有何异议?”樊志应答道。
  听到这话,巴适哈哈大笑,笑声好一会儿才止住:“樊道长怕是不知道天下之大吧?西去难道只有天竺?不妨告诉你,如今西去便是四大汗国,岂能就说是天竺呢?”
  “今持论教法,何以攀援前代帝王史书?”忽必烈忽然出声。
  张君宝无奈。
  这就是蒙古入主中原,否则就算后世王朝对于前朝史书基本上还是认可,因为都是汉人皇朝。
  以往中原大多都是汉人王朝,其中的史书多有诋毁胡人之言,这是忽必烈所不能容忍的。
  忽必烈的出声,让樊志应一行脸色煞白。
  而巴适却还未放过他们的意思,继续说道:“樊道长,天竺亦有,汝可闻之?”
  樊志应摇头:“未也。”
  “贫僧为汝说,#¥%#¥#%%……¥……%¥……%……%%……#¥%#¥#¥#%#”从巴适口中蹦出了无数怪异的发音。
  好一会儿才停下,见众人一头雾水的样子,巴适微笑道:“这是天竺语,贫僧为汝等翻译,意思为佛祖谴圣者东去……”
  大概就是菩萨东去化为老子的说法,这次倒是没有提及孔子,毕竟他的目标是道家,将儒家拉上岂不是太傻了?
  樊志应想用为依据来论证道家的起源,巴适却说天竺也有史记,记载的内容与中原版史记完全不同,并且胡说八道一通,道家这边全都听懵了。
  辩论瞬间冷场,道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辩论。
  毕竟天竺语他们听不懂,无法分辨真伪。
  张君宝心中明镜似的,巴适明显瞎扯一通,欺负中原道家不懂天竺那边的情形。
  其实这也正好符合,作为中原本土宗教的道家被佛家看得一清二楚,而道家对佛家很陌生。
  佛家知己知彼,自然占上风。
  道家这边当然知道巴适乱讲,可他们没有证据去反驳。
  张君宝不由想起了后世影视剧中的鸠摩智了,他在少林看了方丈给他的三本武功经文孤本,硬是靠着惊人的记忆,将内容翻译成梵文,然后再翻译回汉话。
  说天竺早有此佛经。
  这点和巴适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样的无耻。
  其实这也是巴适仗着忽必烈的支持才会这么做,否则这些岂不是欺君?
  道家这边可能不懂天竺语,可这里还有不少外来的和尚,他们不可能不懂。
  说白了,还是这个朝代特殊啊。
  “请问老子所著经文除外还有什么?”巴适又问道。
  “无。”道家这边回答。
  “那么中老子可曾提及化胡之事?”
  “不曾。”
  面对巴适的步步紧逼,道家这边只能被动回答。
  “还有,据贫僧所知,汝等口中的老子并未成仙,而是死于汉地。”巴适忽然语出惊人。
  “休得胡言。”魏志阳勃然大伯,“我家老祖岂容你诋毁?”
  道家这边义愤填膺,怒视相向。
  自己这边已经是一退再退了,没想到巴适用心如此歹毒,竟然开始诋毁道祖。
  魏志阳继续说道:“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更追加封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历代皇帝都尊道祖为仙。”
  他这话让忽必烈不悦了:“教法辩论,勿用前朝皇帝奉敕。”
  一口一个前朝皇帝,将他当什么了?
  “陛下,无妨,贫僧可不是妄言,而是有理有据。”巴适信心满满道。
  “哼,那我们倒想听听汝还有什么可说的。”周志立冷笑一声道。
  本来忽必烈亲自定调,他们就不好再提皇帝敕封的证据了。
  没想到巴适竟然不在意,这是狂妄无边了。
  就算对方是帝师,他们看向其的目光充满不善。
  诋毁道祖,性子太恶劣了。
  “贫僧曾读,其中有这样的记载。‘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其中的玄机不用贫僧多言想必大家都能知晓,老子死于汉地。”巴适说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去世,他的朋友秦失前去吊唁,只号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巴适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老子未成仙,而是凡人,最后也死了。
  “荒谬,此乃寓言,是庄子向世人阐明天地大道,岂容你如此诽谤,根本不足以当证据。”樊志应喝道。
  “那么贫僧问樊道长,你们道家一直有将老庄合称的传统,庄子作为老子的继承者,同为圣人,他如此编写老子岂不是对前人的亵渎?若是庄子的话都不能信,还能信谁?”巴适胸有成竹道。
  道家这边顿时鸦雀无声。
  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破绽。
  虽说大家都知道这岂是一则寓言故事,是庄子用来讲述道理的,可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就被巴适利用了。
  道家这边根本无法反驳。
  张君宝对此也无可奈何,就目前来说,一起都是有利佛家,道家几乎没还手之力,差距太大了。
  见事情差不多了,忽必烈朝着边上的近侍使了一个眼色。
  近侍立即躬身下去了。
  樊志应等十七人满头大汗,可惜想不到破局之法。
  围观的道家其他人也是着急,可着急归着急,没任何的用处。
  张君宝转头看了祁志诚一眼,见他脸色阴沉,却也无计可施。
  张君宝思绪急速运转,他想找一个切入点,可眼下根本没任何的机会。
  强行出言?
  那肯定不行,还是要名正而言顺。
  尤其是忽必烈偏袒佛教方面的情况下,自己这边可不好被他们抓到丝毫的把柄,否则就更被动了。
  忽然,周围围观的人有了一阵骚动。
  只见一队宫中侍卫抱着柴木,大锅,刀枪等来到了辩论场地的中央。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侍卫开始架设大锅,往里面添加水和油。
  “朕听闻道家高人施展仙术可以水火不侵,刀枪不入,白日上升,想必下油锅难不倒诸位,不如请诸位道长展现一下仙法,让朕一睹风采。”忽必烈出声道。
  巴适朝着忽必烈那边看了一眼,两人相视一笑。
  道家这边十七人遍体生寒,这是要他们的命吗?
  所谓法术,自然是骗人的手段。
  若是自己准备,还能骗骗人。
  可现在是皇帝准备的,那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根本做不得假。
  真要下场试验,那就是试试就逝世。
  “我来。”樊志应咬牙高声喊道。
  “师兄,不可。”魏志阳急忙劝阻道。
  “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岂能被他们如此羞辱?”樊志应脸色坚定道。
  “师兄,你要是最后身死,结果岂不是一样?”周志立摇头道,“不用做无谓的牺牲了。”
  周志立的话倒是有道理,除非是真的能够做到忽必烈说的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否则最后只有一个死字。
  死了,对方依旧可以判道家这边输。
  因为并没展示出所谓的仙术仙法,只能是白死。
  “道家方面可还有话要说?”朝廷主持的官员朝着道家这边喊道。
  樊志应等人无言。
  主持的官员将目光投向了高坐上位的忽必烈,只见忽必烈微微点了点头。
  “如此,道家负矣!”官员大声宣布道。
  樊志应等人面如死灰,失败的惩罚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剃发出家,这是对他们赤裸裸的羞辱。
  祁志诚叹息了一声,闭上了双眼,张君宝知道他心中非常痛苦。
  可这些都是事先的约定,输了就得遵守。
  “陛下,既然道家已输,还请下旨焚毁道家之伪经。”巴适请示道。
  “不知帝师可知晓有哪些是道家伪经?”忽必烈问道。
  “和自不必提,还有中的道经多有剽窃佛语,诋毁释教,宜加甄别。”巴适说道。
  “可有证据?”忽必烈又问道。
  “便是抄袭我佛家,两者言词虽有不同,但义理却相通,便是铁证。除此之外,还有多部道经,还望陛下明察。”
  “如此说来,道家着实可恶,竟然编纂如此多的伪经,以朕之意,除之外,其他道经皆为伪经,当以焚毁,禁止天下之人传阅。”
  “陛下,不可!”祁志诚猛地站起身,他想要争辩一下。
  可惜忽必烈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朕意已决。”
  一句话让祁志诚无话可说,身子微微颤抖,其中的愤怒可想而知。
  这一次输掉之后的后果是他怎么也没想到的。
  他已经做了沉重打击的准备,却没想到这个打击如此之剧烈。
  他不由想起了火龙真人,当时他话中有话,自己还觉得能够承受,现在看来,这个代价就算是他也难以承受。
  在他任掌教之时,除之外的全部经文焚毁,岂不是要断了他们道门的传承?
  百年之后,如何面对道家历代先辈?
  “陛下,贫僧发现道家方面多有不服者,贫僧恳求陛下恩准,若是道家还有不服者,都可以继续出来一辩,当然,输了也就不用剃度出家。”巴适说话的时候双眼死死盯着祁志诚,他这是想要激祁志诚下场。
  这是要痛打落水狗吗?
  张君宝心中直呼无耻,太无耻。
  就算祁志诚下场怕也难以挽回局面。
  自己该如何入场呢?
  张君宝心中焦急,再无法想到对策,此事真就成定局了。
  就在张君宝想不到办法的时候,人群中忽然起了一阵骚动。
  只见众人上空不知何时盘旋着一只金雕,翼展近丈,在空中发出了尖锐的鸣叫声。
  于此同时,围观的人一阵躲避,只见从他们的脚下窜出了一只白兔,直接奔向了辩经场地中央。
  一道虚影从上而下,快的让人看不清,当看清的时候,金雕已经将白兔抓在了利爪之间,利爪深入皮毛,鲜血渗出。
  张君宝心中一动,他看向了佛教那边,然后起身道:“我来!”
  ~~~~~~~~~~~
  说明一下:元代曾进行过三次道佛辩经,都是道家落败。1254年一次,蒙哥汗主持,事后惩罚较为宽容,全真教很多并未执行。第二次1258年,蒙哥汗令忽必烈主持,其实本书主要是这一次的内容,比如双方各出十七人,帝师亲自下场等等,事后惩罚教第一次严厉了许多,被焚毁数十部所谓的道经伪经。第三次是1281年,此时忽必烈称帝,他扶持佛教,这一次道家惨败,除之外的经文全都遭到焚毁,让道家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毕竟其中大部分不是伪经,是道家历代高人的心血,没想到就此付之一炬。事后流传下来的完整道经寥寥无几,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损失。
  之前也说了,本书不是历史,所以因为剧情做了一些嫁接融合,也是为了剧情更丰富。巴适,原型是第二次辩经的帝师八思巴,在佛教史上绝对是一个牛人,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不过他好像活了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少林方丈福余,其实是少林长老福裕,这里的少林并不是指嵩山少林,在蒙古有座寺庙也叫少林,福裕年老后才移居嵩山少林的,这里就将他当做是嵩山少林方丈了,比较好理解一点。
  所以呢,大家别太计较历史,有点出入。
  再说一点,金轮法王的原型就是八思巴。
  不过我觉得金庸小说中,鸠摩智也有一点八思巴的影子。
  正如这章写到的,巴适胡编乱造说天竺的,这点和鸠摩智在少林记下经文内容再翻译梵文,然后又翻译汉文有点类似。
  我查阅过一些资料,很遗憾的是第二次辩经的过程记载很少,不过多方查证,八思巴利用所谓的天竺的确反驳过道家的说。
  正因为过程记载过少,其中辩经的内容会有我自己添加的,还请大家勿较真。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