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74章 黄石三问

小说:西游:我孙悟空誓不成佛 作者:问剑书生 更新时间:2022-10-01 10:2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黄石公笑道:“小友莫急,先让老夫救治伤者。”
  话毕,黄石公已经出现在滕卜面前。
  他伸出树皮般干枯的手掌抚向滕卜后背。
  数缕白色雾气从滕卜后背蒸腾而起。
  他苍白的面孔逐渐变得红润起来。
  黄石公一边施为,一边说道:“说来惭愧。
  小友之所以受伤,还是因为老朽贪睡。
  我本应现身指点你们进入山洞。
  幸亏那位强壮的小哥将我唤醒……。”
  强壮小哥自然是指乌逊。
  不多时,滕卜伤势痊愈,起身致谢,然后灰溜溜地走到了众人后面。
  想必是吃过鲁莽的苦头之后,不敢再冒尖。
  “咳咳!”
  黄石公干咳一声。
  “列子: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
  其思想主张存在书中。
  列子最早提出混沌生成四个阶段思想;
  中: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以及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就是采用了学说的系统。
  概要,早已镌刻在结界入口的石碑之上,想必大家已经看到。”
  金鳞默默点头。
  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
  甚至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哲学著作。
  “你们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也可以分为若干队伍,来回答老夫的问题。
  我会根据你们的答案判定你们应该进入的山洞品阶。
  三洞之中,以天阶最高;
  地阶次之,再次为人阶。
  不同的品阶对应的机缘亦不相同。
  但也并非绝对,一切要看个人的际遇,接下来就是老夫的问题了。”
  “黄石三问,第一问:众神永生,不死不灭,其后代血脉觉醒,也可轻易活上万载。
  众神繁衍至今,理应无穷无尽。
  但是,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创造人类。
  人类寿命不足百岁,却可以遍地开花结果,独享人间。
  即便天神迁怒人间,干旱、洪水、瘟疫都不能阻断人类的繁衍。
  为何永生的神看上去并不永生,而脆弱的人类却生生不息?”
  黄石公笑看众青年。
  十八位青年已经分为四个队伍。
  烛骨儿、滕卜、滕经堂为一组。
  元凤四脉自成一组。
  四方龙族、黄檀府为一组。
  金鳞、虞芊芊等六人为一组。
  “前辈!”
  黑龙族墨鸣丹嗡声说道:“龙族墨鸣丹答题。”黄石公微微点头,袖袍一挥,一道无形的光罩便将他与墨鸣丹笼罩其内。
  二人的对话也被彻底隔绝。
  “众神之间不乏争斗,动辄便会魂飞魄散,甚至于圣者湮灭也极有可能。
  封神之战,仅仅万仙阵便杀戮神仙上万名。
  况且修真不易,清心寡欲,不近女色,这些都不利于繁殖后代。
  所以神仙看上去很少,凡人多如牛毛。
  晚辈答题完毕!”
  黄石公听完,微笑不语,他随手撤去光罩。
  接下来又有元凤四脉和烛骨儿两个队伍先后答题,最后轮到金鳞。
  “开篇中提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陰陽尔,四时尔。
  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往复,其际不可终。
  疑独,其道不可穷。
  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生物者不生,化物者不化。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
  ……
  大意是:创造万物者,不生不死,变化万物者永不变化。
  生命可以自行产生;自行变化;自己形成意识、智慧、力量;
  生命会消减衰落,也会生长旺盛。
  所谓生生不息,循环不已,深合阴阳之意。
  人类的生老病死,便是如此。
  所以人类可以繁衍不息。
  神有无限的生命,也可以理解成没有生命。
  所谓:有生不生,有化不化,正是这个意思。”
  金鳞。
  “叶公子回答精妙,与正解分毫不差!”
  金鳞点点头回到队伍之中。
  “黄石三问,第二问。
  为何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来回答!”
  鲲鹏族元江大步走出。
  元江生的高大威猛,两条粗壮的大腿犹如两根盘龙柱一般。
  他一步跨到黄石公面前。
  “说到一,就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说起。
  起初天地混沌便是一,盘古一斧子劈开混沌,从而一分为二。
  浊气下降为地,清气上升为天。
  这便是道生一,一生二。
  盘古屹立天地之间,身化万物。
  便是二生三,三生万物。”
  黄石公点点头,示意元江退下。
  然后便是烛骨儿、青倩倩作答。
  最后是金鳞。
  “子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陰陽以统天地。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太初者,气之始也;
  太始者,形之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日易也。
  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
  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
  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大意是:
  圣人凭借阴阳二气来统御天地万物。
  一切都是从虚无中变化而来。
  天地万物的形成,分为四个阶段:
  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所谓太易,是指灵气没有出现时的状态;
  所谓太初,是指灵气开始出现时的状态;
  所谓太始,是指灵气化形的状态;
  所谓太素,是指灵气化为实质的状态。
  形、气兼备,没有分离,叫做混沌。
  所谓混沌,说的是万物浑然,没有分开,即盘古开天地之前。
  也称为易。
  易:混沌无形,变化为一,一变化而成为七,七变化而成为九。
  九乃是穷尽。
  穷尽之后便是九九归一,再次变化为一。
  一是形状变化的开始。
  清气上浮成为天,浊气下沉成为地,中和之气化为生命。
  天地万物由此变化而生。”
  黄石公听完,满意地点点头。
  ……
  “黄石三问,第三问: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指天、地、人。
  天干代表天机道,地支代表地脉道,藏干代表人间道。
  三才之中,天为大。
  譬如眼前的三道门,谁都想进天字门。
  正所谓天命不可违,为何我们不听天由命,斩掉地、人两才,独尊天道?”
  尝试过前面两个问题后,青年们变得非常谨慎,纷纷沉思起来。
  更有甚者开始默默地回忆的内容。
  金鳞见无人作答,上前说道:“子列子曰: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
  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
  何则?
  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
  故天地之道,非陰则陽;
  圣人之教,非仁则义;
  万物之宜,非柔则刚;
  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
  有形者,有形形者;
  有声者,有声声者;
  有色者,有色色者;
  ……
  能陰能陽,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
  ……
  能玄能黄,能甘能苦。
  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大意是:
  天地不是万能的,圣人不是无所不知的,万物各得其所。
  所以,天的职责在于庇佑苍生;
  地的职责在于供养万物;
  圣人的职责在于教化引导;
  万物各有其适用的场所。
  如此,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人难免也有茫然之时,万物总有适用之时。
  这是因为,庇佑者不能供养,供养者不能教化……
  所以,天地之间,非阴即阳。
  圣人的教化,不是仁便是义;
  万物根本,不是柔便是刚;
  可以缩短,也可以延长;
  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方,可以生,也可以死。
  可以上浮,也可以下沉;
  总之,他看似浑然不知,全不在乎,抑或并不重要。
  但却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妙,精妙!”
  黄石公一拍大腿。
  “金公子真大才也!”
  ……
  半晌后。
  黄石三问考核完毕。
  黄石公双手背负,来回踱步。
  不知何时,他的手中多出四枚令牌。
  一枚金色令牌,两枚银色令牌,一枚灰色令牌。
  他走到金鳞面前,拍了拍金鳞的肩膀。
  “金公子,老夫十分看好你,这枚金令就交给你了。
  太白山试炼,金令大有用处。”
  金鳞点点头,接过一枚金色令牌。
  还剩三枚令牌。
  黄石公大手一扬,令牌分别射向三组队伍。
  烛骨儿、五方龙族,分别得到一枚银色令牌。
  元凤四脉得到一枚灰色令牌。
  “令牌名曰:灵犀令。
  持金色灵犀令者可以走入天阶洞府内。
  持银色令牌者可以走入地阶洞府内。
  持灰色令牌者只能进入人阶洞府。
  不同的洞府机缘也不尽相同。
  天阶机缘最是丰厚,人阶最末。
  一旦有人走错洞府,后果……,你们刚才也看到了。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奥!”
  黄石公猛然想起了什么。
  “太白山中不只有造化珠,更有一枚洛河令。
  但是,洛河令现世有一个苛刻的条件。
  那就是必须有金色灵犀令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洛河令择主而行,胡乱抢夺只会徒生烦恼。
  不同颜色的令牌对洛河令有不同的吸引力。
  金色令牌犹为胜之。”
  话毕!
  众人同时看向了金鳞手中的金色灵犀令,贪婪的目光暴露无遗。
  他们恨不得将令牌抢夺过来。
  但此时黄石公在场,多有不便。
  众人只得悻悻地转过头去。
  ?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