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52章 李二三状态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3-10-12 05:4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152章李二三状态孔明等人的这个计划只能算是个小事,被迅速敲定之后便被暂时放下。
  毕竟对他们来说,卫霍的生平相当清楚,如今纸价愈来愈低,写这名为的成本也并不高。
  唯一的问题就是去哪儿找一个善于说书的俳优。
  毕竟若论博闻广识,孔明庞统当仁不让,张松刘巴也能略微谦虚一下。
  但要说如何将一个故事说得引人入胜,那他们确实比不上专业的俳优人。
  除此之外,庞统也依然饶有兴致:
  “孔明你真不会道法?”
  孔明看了庞统一眼,满脸都写着对智商的怀疑:
  “亮若通晓鬼神之术,直接一道雷劈死曹贼就是了,何至于在此劳心劳力?”
  “而且,鬼神之术能比得后世科学之法否?”
  这是孔明现如今唯一感兴趣的东西。
  在他看来此般学说可比什么借东风、禳星借命等靠谱许多。
  刘备也大笑道:
  “道家术法借不来东风。”
  “科学之法反倒能切切实实造出东风。”
  那东风快递之威他们没能能够忘记。
  一时间众人有点沉默,相较来说这盛唐他们还有信心花上两三代人追赶一下。
  但与那后世的差距才是真的看不懂。
  孔明拍拍手,很是沉稳道:
  “名将既能加快历史进程。”
  “我等如何不能为之?”
  庞统的心思活泛了起来,他几乎转瞬间就明白。
  未必需要赶超盛唐,只需要天下归于一统后强于晋就行了。
  而这简直不要太简单,毕竟那司马懿现在就握在手里呢。
  不过……遗憾的轻轻摇摇头,勿论主公不许,庞统自己也不会突下杀手。
  不罪而诛,不教而诛,不是大汉的行事风格。
  【从隋朝一介马邑郡丞,到唐朝生死荣哀的卫国公。
  从名将韩擒虎的大外甥,到功比卫霍的绝世名将。
  从恭谨做人,战战灭国的卫国公,到如今香火不绝的托塔李天王。
  这位大器晚成的天才将领与李世民君臣相得。
  共同缔造了唐初的盛世之基与尚武之魂。
  历经两朝,功名赫赫,煊耀史册,兵法大成。
  说李靖是隋唐时最为圆满的一人实不为过。
  “兵有三势,一曰气势,二曰地势,三曰因势。”
  这是李靖自己提出的,对于《孙子兵法》的完善与补充。
  “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
  这也是李靖提出来的对于古代军事哲学思想的辨析。
  结合孙武吴起的兵法思想,用骑兵作为唐军的绝对主力兵种,从而能够活动机动性在小空间打闪袭战,在大空间打闪击战。
  这是李靖提炼总结出来的用兵法则,其影响力贯穿唐朝,直至现在也是我们考证古代战争打法的范本之一。
  这位老爷子很善于进攻:
  孙膑所创的的锥形阵被李靖强烈推崇,成为了唐军的基础进攻阵型,前锋尖锐迅疾,两翼坚强有力,迅速突破敌军撕裂阵型,是唐军最强也是最常用的打法。
  这位老爷子也很善于防守:
  逐次抵抗、交互掩护的败军之法也是李靖提出来,不过生涯中并没有用得上。
  这位老爷子还很善于攻坚:
  李靖提出面对强敌的话应该采用竖阵,也就是由弩手、弓手和战锋队相间竖排,用竖阵能比横阵更不易溃散,更容易指挥。
  十八世纪末时,拿破仑就是带领着法国的炮军部队用这种打法横扫了欧洲,并将其命名为纵队战术。
  总之,即使不论这些身后名,单单兵法上的造诣来说,李靖也称得上古代战争史上的一块丰碑。
  而再次回看这位老爷子的一生:
  临死被明主所救,这是机遇;
  乱世能一展所学,这是时代;
  帝不猜忌肯放权,这是环境;
  最终功名显赫,活了八十岁方才溘然长逝,可以说是别无所求了。
  有人说,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李靖说,大器晚成耀青史,人生无憾牛不牛?
  那么咱们这一期也就到此结束。
  下一期预告:荡三国,擒三王,转战万里,方称巨唐名将!】
  〖看完了,我还是就记得他是哪吒的老爹。
  讲道理初唐时武德充沛得一匹,李靖相当于在一堆尖子生当中考了个第一名。
  第一名到底是李靖还是李世民还是两说,二凤主要是当了皇帝就只能下马治天下了,只能含泪看别人刷战绩。
  隋唐演义最遭罪的应该也不算李勣吧,演义里李二跟雅典娜似的,不是被救,就是在被救的路上。
  没办法,系统削弱是这个样子的,不然没法讲故事,一辈子净是在用各种姿势赢了,寥寥输的几次还强行开挂。
  这样看太有意思了,历史上的李二在用各种姿势赢;演义里的李二在用各种姿势被救;棒剧里的李二在用各种姿势被射瞎眼并投降。
  不止,射瞎眼加投降已经是老黄历了,前两年的已经是高句丽打进长安,让李二下跪投降,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
  啊?一觉醒来我竟成棒国遗民了。
  严谨点,高句丽不是棒国家,高句丽一直都是华夏境内的割据势力。
  不过李靖这个确实离谱,从他开始的不灭国不敢称名将啊……
  此时王玄策缓缓打出了一个金色问号。
  我替王玄策说一句:大唐史官,吔shi了你!连老子的生时卒时都不给我记下来!〗
  “人生无憾?”
  李靖默默品读着后世子孙的这个评价。
  认真来说遗憾当然是有的,比如长子德謇卷入谋反,流放吴郡。
  但如果相比其他名将,这点小波折确实也算不得什么。
  最终也是拱拱手道:
  “幸赖陛下宽仁。”
  这一刻李靖想起来他当时欲去告发太上皇,结果被捉到刑场上的情景。
  太上皇到底是因为自己临死的一呼心生恻隐,还是因为陛下当时的求情放了一马?
  李靖不知道,但自那之后他便是陛下之臣了。
  如今得知身后事,幸而,自己打仗打的好像还不错。
  李世民摆摆手一脸的不在意。
  宽仁难道不是千古一帝最基础的要求?
  对于后世所列的,李靖的那些个兵法思想,李世民都浑不在意。
  这些难道不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吗?
  李世民在意的是光幕中那随口说过的一句话,他当即看向房玄龄:
  “这欧洲之称,光幕此前似乎说过?”
  房玄龄将光幕上最后一句话记录完毕,随后凭着大概记忆往前翻,很快便找到了。
  随即比着地图给李世民讲解:
  “吾等所处应为亚洲,出西域之地,则为中亚,继续往西,后世称为中东。”
  “这中东之地再往西,便是那欧洲。”
  李世民点点头,一时间脸上尽是悠然神往之色。
  然后目光扫过光幕上的文字,便再度有点破功。
  “朕,下跪投降?割江水之北土地?”
  一瞬间好写骂人的涌到了喉咙边,但最终看着后辈所说的高句丽乃是中国境内的割据势力之言。
  李世民一时间反倒是觉得这棒国之民甚是可怜:
  “指强敌认祖,厚颜改史,掩耳盗铃至此,想来便是后世也不多见。”
  一瞬间李世民甚至都生出来心思:
  要不然先联合高句丽灭了那新罗百济得了……
  不过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饭要一口一口吃,仗也要一场一场的打。
  当务之急还是要复通西域,至于这朝鲜之地,即使暂时搁置一两年也不会生大乱。
  并且西域的问题还要更加复杂。
  此前无光幕时,李世民做出的基本计划就是先灭突厥,然后慢慢入手河西,复强汉故土。
  但如今被光幕提醒,才知道身侧还有个强悍的吐蕃。
  那么吐谷浑似乎就多了不少利用价值了。
  如何利益最大,李世民觉得还是得和李靖商量商量。
  上一期视频说过的,总是不知不觉写的越来越长,试试控制下长度,简洁轻快点。
  另外关于隋唐衍生的神话传说,也就只有这些了,后面再有也都是零零散散的几句话了,勿忧。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