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208章 鬼子拜寿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3-12-02 02:1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这倭国,不知战。”
  李世勣已经大胆对这倭国做出了断言。
  从先秦起,汉家的武将们无不对情报十分重视。
  毕竟兵家孙子的名言但凡是领兵的无不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并且尾,孙子称这通篇兵法所为不过两件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也同样有总结,“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因此但凡是汉家将领,无不对情报十分重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兵之要”。
  结果倭国反倒是盲目相信二手消息。
  “这倭国就不思量一下,高句丽和百济总不能如实告知,需倭国大军增援以抗唐吧?”
  李靖之前闭口不言,此时听李世勣阐述想了一下道:
  “这倭国困居岛国,又无强敌相争,且有海以作天堑阻隔。”
  “恐怕……不类我唐,多矣。”
  杜如晦若有所思,李靖的言犹未尽之意他倒是听懂了一些。
  就如南北有民风之异,中原与西域又难有类比。
  那这倭国起于海岛,其民习俗多半也与中国完全迥异。
  故而并不能以唐人汉儿的想法去推测倭国的想法。
  但一时间杜如晦反倒是对这倭国升起了浓厚兴趣。
  等这海岛上有唐之疆土时,他很想去看看。
  成都府衙里的众人大开眼界。
  “颇多战乱。”刘备皱眉评价。
  “颇多战功。”张飞挑眉评价。
  “颇多无智。”庞统扬眉评价。
  孔明看看这三人,摇着羽扇哈哈大笑:
  “如今看来,开疆扩土仅有二难,一在后勤,一在镇抚。”
  “余不才,略懂此道。”
  其他人闻言,在心里一起撇嘴:
  汝若略懂,吾等皆为无慧也!
  庞统盯着孔明,一时间倒是有点患得患失了起来。
  若论州郡之间纵横,因势利导夺人心以全计,他自认并不差。
  但要放眼天下帷幄,运筹总览定民心以兴治,孔明更胜一筹。
  就如他和翼德能奇破阳平关,速定汉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孔明的流马以及攻城器械。
  荆襄战场云长元直速战速胜,巨舟扬威,其中最大干系依然还是工学军械。
  一眼似乎看不到孔明的功绩,但细细数来,处处皆有孔明之功。
  因而一时间庞统心中警醒之意更甚:若是自满于眼前,必被孔明抛远!
  面对庞统的眼神,孔明笑笑宽慰,然后仰头看着光幕若有所思:
  “这高宗……颇类袁本初?”
  这时候孔明也感慨后世后辈的想法,毫不相干的两人竟也能拉扯到一起,但猛然一看竟还颇有道理。
  张飞也看懂了后世的意思,摸着下巴道:
  “出军愈多反而愈弱……这不就是大哥?”
  “大哥颇类袁本初?”
  立马,刘备想要刀人的眼神就递了过去,于是张飞立马顺从的改口:
  “呃……是袁本初颇类兄长,不,是高宗颇类兄长。”
  少倾,捂着脑袋的张飞愤愤不平:
  怎么说都被责,大哥真是忒霸道!
  舒爽了不少的刘备伸了一个懒腰,顿觉神清气爽:
  “这朝鲜半岛似是穷困之地。”
  后世给的地图能够模糊看出来,这朝鲜半岛山川丘陵杂多,非沃土也:
  “只是若图倭国,当控此地。”
  “徐徐图之即可。”孔明下了断语。
  对于倭国孔明自然也是思考过的,最终结论就是没必要着急。
  毕竟如今汉室未复不说,这倭国也委实没什么好惧的,毕竟梳理其事迹也明白,要一直到南北朝结束前后,这倭国才算是开蒙。
  孔明理解后辈对倭国复杂的感情,但正因如此,才应该稳步发展,改船造船,勘察海洋地理,强大自身。
  否则若是轻功冒进,力有不逮时便想要遥控倭国全境,稍有差池便是养虎为患之举。
  ……
  朝鲜半岛复杂的情况也让李世民大开眼界。
  李治果断的决策也让李世民频频点头。
  同时不由得冒出一个想法:
  莫非,朕之遗泽太过丰厚也反倒是罪?
  轻轻扯着胡须,李世民反倒是有点明白了为何会有崽卖爷田不心疼了。
  从小养在深宫,一兵一卒皆非他所攒,一帆一船也都不是他所敲。
  挥挥手数十万大军皆供调遣,一句话千帆跨海为唐死他乡。
  李世民虽是后世所说的“太原公子”不假,但戎马数年,他见过士卒如何哀嚎着死去,经历过在短短数十里的土地上和敌军胶着拉扯死战。
  这些经历他肯定会讲给儿子听的,但显然讲述终归是讲述。
  或许确实应当让皇子们去切切实实了解一下民生,李世民心想。
  不过同时李世民也看到了新罗富庶的消息。
  虽然彼辈之富对大唐来说不值一提,但既然有利可得的话:
  “这新罗之财,亦可为大唐之财。”
  杜如晦也过来详细端详着地图,接过炭笔,在莱州和倭国之间勾起线条,移动炭笔再将辽东与倭国连接起来。
  两条线条在新罗完成了交汇,于是杜如晦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若要平唐之东境,控新罗颇为重要。”
  而且,杜如晦也看的清楚,若是这类海上商路开通且有利可图,江浙和山东的海商恐怕会争相出海,长此以往,只要唐威不坠,这东境之风俗,或将大不相同。
  但东海有什么足够吸引人的利益呢?杜如晦陷入沉思,随即就想起来了高仙芝,以及光幕彼时的随口所说:
  “新罗婢?”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