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411章 北宋三兴学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4-03-31 07:2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赵匡胤觉得自己对弟弟的劝告不可谓不诚恳。
  或许在弟弟听来或许有些威胁的意思。
  但毕竟忠言逆耳利于行,赵匡胤觉得弟弟还是能明白自己良苦用心的。
  虽然从赵普的角度仅仅只能看到晋王那霎时间失去血色发白的面孔。
  嗯,还有那轻微颤栗,抖如筛糠的身体。
  不过后辈又将旧事重提了一次,反倒是让赵匡胤有点不自信了:
  “莫非驴车真能快过马车?”
  “当须一试。”
  赵匡胤与赵普听着光幕的述说不愿错漏一字。
  虽然对教育不是很明白,但诸如文治、历史新高峰之语,他们还是听得懂的。
  赵普更是小声给官家议论:
  “若如此说,岂非开宋一百六十七年以来,文治大成之处,皆示于吾,尽可采用?”
  赵匡胤沉默,主要也是对赵普所说的半懂不懂。
  但很快,一篇字迹工整的散文映入光幕,让赵匡胤对这文治大成有了一个直观的认知。
  在这范仲淹的文中不过寥寥数笔,巴陵洞庭盛状和远山长江之景色皆跃然纸上。
  随着景色气象的明暗之变,赵匡胤觉得自己仿佛也能体会到这位后世宋臣的矛盾忧愁心情,本以为又是一篇伤春悲秋之作,但至尾部时又突然行激扬之笔。
  虽不如那后世一般蔚为大观,但其超脱之意反倒更能引人动容,因为那边赵普已经激动的念了出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民先忧,乐民后乐。”
  “若宋臣皆如此,何至于仅享国祚一百六十七年?”
  虽然理儿是这么個理儿,但赵匡胤还是制止道:
  “则平,吾已知一百六十余年,勿复言。”
  一旁的赵光义则是腆着脸凑过来:
  “兄长,宋有贤臣如此,可为文治之功贺也。”
  赵匡胤一眼就看穿弟弟想要表功的想法,当即笑吟吟道:
  “若非吾开宋,何以有此贤臣佳作也?自当贺也。”
  赵光义顿时梗的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懒得给弟弟分半点注意力,赵匡胤抬头看着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
  〖诸葛亮:今见宋之贤臣良法,教化有方可称道也。
  李世民:武侯所言甚善甚美也!!
  张飞:嘿,外敌当前皆安坐读书,学塾如何出名将?
  尉迟恭:为将者须身赴险地,何有安坐高堂之勇将?〗
  汉长安中刘备摸着下巴看了看孔明又瞧了瞧光幕,略有一些狐疑:
  这李二凤怎地对孔明如此热情也?
  次次皆相和,每必言武侯尊称。
  莫非孔明乃是这李二凤先祖旁支?
  不过刘备琢磨了一下还是否了这个猜想,毕竟此前后世也说的明白,这李唐厚颜追认之祖乃是李广,乃陇西天水人也,跟琅琊阳都诸葛氏足足隔了两个州郡,能有什么关系?
  想不明白就暂且不想,摇摇头刘备为这范仲淹可惜了一下:
  “这范仲淹之赤诚可比孔明也,恨隔千年不能拜为军师以安民也。”
  庞统哈哈大笑,对着身旁的孔明鲁肃法正等点了点道:
  “主公大业已有我等襄助,且荆州亦有徐元直辅佐,竟犹觉不足也?”
  刘备风趣一笑:
  “淮阴侯言将兵多多益善,而若安世民,志同道合之辈亦当多多益善也。”
  听闻此语,庞统亦拱手称善。
  孔明则是将光幕那两次兴学抄录完之后重新看了一遍,随后递给鲁肃供其览阅,随后对着刘备振奋道:
  “吾等虽不如那北宋财丰粮足,然亦可据此而改太学,哪怕得用一二亦可称仁政也。”
  说到正经事上刘备也严肃了几分,心中略微合计了一下缓缓点头:
  “如今关中之态,正如这范仲淹所言,乃百废待兴也。”
  “宋兴教育之策与吾等此前所想亦不谋而合,当设匠塾授百工之法并辅修算学,好得一技之长以丰家资。”
  就刘备所知,去岁步骘返江东之后,又多次往返江陵,最终与荆州方面暂时休战,作为代价便是江陵商船自可沿江而下畅通无阻。
  益州之赤糖雪糖,蜀锦刺绣,皆经过江陵而输送至江东,一部分流入江东大姓之手换做财粮,但更多还是装上小船,通过濡须口沿河北上,输送入北地赚取巨资。
  糜竺私下称汝颍豪姓以屯田之粮换取益州之产,乃稀松平常之事。
  毕竟蜀锦买来可以暂且放起来等用时再裁,但那蔗糖只要尝过便没人能拒绝,尤其是雪糖在北地一直都是紧俏货。
  糜竺更是听到传闻称有曹氏贵人斥巨金购雪糖,而结合光幕所知,恐怕多半便是那位甘蔗剑圣魏文帝了。
  这种情况下,刘备觉得对关中百姓来说,想要赚取家用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先学一门匠艺了。
  ……
  甘露殿。
  相较于孔明等人的精打细算,李世民对其的处置便颇为简单:
  “将其抄录送于国子监祭酒,命考议成效,据实而禀。”
  杜如晦拱手领命。
  将这件事处置了之后,李世民再转身看向李靖:
  “武学之事亦不可荒废,一切还需药师费心。”
  李靖也肃然应下。
  眼看着随后甘露殿众人皆低头思考,或交头接耳议论这宋之教育法度,李世民脸上略有一丝自得,但左右张望之后便发现无人询问,于是只好向皇后开口道:
  “皇后可知这宋教育之弊?”
  “妾不知,陛下竟已察也?”
  长孙皇后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讶然道。
  李世民的两条眉毛便顿时差点飞起来,眼看长孙无忌等人皆抬头看向他,方才不急不缓轻咳一声道:
  “此前有言,宋之积弊为以文抑武,时人皆以参科举为荣,以卫边戍国为耻。”
  长孙皇后相当配合,点点头道:“确有此事,然与教育有何干系?”
  “自是有关。”
  说到此李世民反倒是少了几分显摆的心思,心情也似乎不佳了起来:
  “此般教育再如何改,学生终归还须面对科举而争名。”
  “尚经典而耻百道,崇文而贬武,这便是宋弱之根源。”
  “皇后,这王安石如何要立三舍法?”
  长孙皇后略微一想也自是明白:
  “应是合那分科之法,令那治事斋学生可升至三舍之上,不经科举而入仕也,可称善法也。”
  “自是善法。”李世民点点头,随即看到杜如晦脸色变化便干脆点名道:
  “克明既知,不妨说来。”
  杜如晦也不推辞,只是低声道:
  “既欲行这三舍法,便可推知,彼时宋之科举已有积弊难改。”
  “而那范仲淹最初兴学改教育,乃是为科举而制。”
  “故而这宋科举与教育乃一体,科举积弊不除,则这办学之法便难称善。”
  不过说到最后杜如晦也都有些茫然了,他们如今还不过在摸索着完善科举了,但这宋竟也将科举玩坏了?
  房玄龄低头思索了一下摇摇头道:
  “宋臣皆乃科举所出,如何能再改制科举?”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语出惊人道:
  “既难改之,不如废也。”
  一时间甘露殿内皆尽侧目而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