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104章:以天下之力改良纺织机

小说:贞观公务员 作者:余秦唐 更新时间:2024-08-14 11:1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陈平安觉得还是先让李世民高兴几天,没必要一来就直接给他气吐血。
  李治要不是身子骨不行,后面经常性的头痛,以至于后来双眼看不清东西了。
  这时候,李治除了选择相信自己的枕边人,也别无他法。
  失去了双眼,人生也就陷入了黑暗。
  再冷漠无情、狠辣果断、城府很深、把帝王心术玩儿到极致的李治,也会害怕,还会恐惧,也会丧失雄心壮志。
  什么王图霸业都抵不过自己的一双眼睛。
  李治只能是把朝政都交给了武氏来处理,不这样做,难道让朝臣自己处理吗?
  至于直接让位,自己做太上皇,扶持儿子登基为帝。
  李治或许有过这样的想法。
  可他最终还是没有做出来,没有让几次监国的李贤登基为帝。
  以至于他彻底不能理政,也已经失去了对朝堂的控制之后,这位被他看好的皇太子,大唐的贤德储君,也在后来被清算了。
  说到底,玄武门之变对大唐皇位传承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有唐一朝,皇位的传承似乎都不是那么的顺利。
  玄武门之变,武氏夺权,玄宗杀子等等。
  其实,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明朝的皇位传承算得上是平和吧?
  不也有靖难之战。
  朱棣后来不也是怀疑太子,在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上,左右摇摆不定?
  以至于皇太孙朱瞻基登基为帝之后,逼死自己的两个王叔。
  李治本就因为失明而害怕和恐惧,担心别人盯着他的皇位,来一个谋权篡位。
  武氏也正是利用李治这一心思,给李贤来了一个莫须有。
  说到底。
  这都是皇帝的通病。
  若是不知道原本的历史,很多人,坐在李治的那个位置上,后面的行事,估计还不如李治。
  千年之后,也发生过一些为了夺权而出现的戏剧性的一幕呢。
  陈平安打算在后面的史册上,慢慢地给李世民层层加码,建设一个心理防御预期。
  这样一来,武氏登基为帝,看起来也就水到渠成。
  不会突然得知,一时间,一口气上不来。
  若真要是因为看了武氏登基为帝的史册,气得吐血,最后一病不起。
  他陈平安肯定是要被千夫所指,难逃其责。
  到时候,估计和王玄策是一個下场,甚至是比王玄策还不如。
  毕竟,他完善了科举制度,也已经引起了世家大族们的不满,只是因为他现在是陛下身边的近臣,是寒门士子们的恩人,又举荐了马周、许敬宗、褚遂良、苏烈等。
  陈平安之名,名传天下的时候,世家大族也不好直接动他。
  动了陈平安,这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和大唐的马上帝王为敌,和那些陈平安举荐了的大臣们为敌。
  不可取。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利弊。
  杀陈平安一人,和与陈平安为友,其中利弊,世家大族自然也有定论。
  可若是陈平安自寻死路,一个史册,气死了李世民,那必然会落井下石,来一个痛打落水狗。
  陈平安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他在想办法给李世民建设一个心理防御预期,在见到武氏登基为帝的时候,不至于真的气死。
  稍微恭维了一下。
  陈平安才说出了今天前来觐见的主要目的。
  “改良纺织机?”
  李世民听完,也来了兴趣。
  “将作监的工匠,已经是大唐最有手艺的工匠,若是他们也没办法,这天下其他的工匠,真的会有办法?”
  陈平安回道:“陛下,臣相信,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把改良纺织机的想法,还有一些理论,昭告于天下,让大唐所有的木匠们想办法,群策群力,说不得,还真的会有人想到办法。”
  李世民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思考,然后问道:“若是昭告天下之后,此法被吐蕃、吐谷浑、突厥等番邦学了去,又该如何?”
  陈平安直接回道:“陛下,臣以为,他们就算是学会了如何改良纺织机,却也只是东施效颦,因为他们没有上等的蚕丝,有了纺织机,也没办法纺织出来上等的布匹。”
  李世民一听,觉得也有一些道理。
  “嗯。”
  “既然如此,那朕就下一道旨意吧。”
  陈平安抱拳道:“陛下圣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他用了十天的时间,也没能对纺织机进行改良,没能做出飞梭,完成手摇纺织机的改造。
  找了将作监的那些工匠,也都是一说三摇头。
  那就只能是把这个技术公布于天下,让所有人都去想办法,说不得,还真的有人灵光一现,有了想法呢?
  赏金一万,也是不菲了。
  ……
  “改良纺织机?”
  “自己动的飞梭,手摇的轮子?”
  “这都什么和什么呀?”
  不少百姓,都是看着一万赏金,激动不已,可了解了内容,却又直挠头。
  倒是也有一些会一点儿工匠手艺的人,顿时急匆匆回家,打算试一试。
  王崇基也找来了自家的工匠,说道:“你们尽全力去想办法改良,想要什么,直接提出来,我来想办法。”
  “若是真的符合告示之条件,在那一万赏钱之外,王家再拿出两万钱,作为奖赏。”
  当他听闻那告示之后,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而等到王崇基招来了自家的工匠,询问了一些疑惑,得到的结果就是,若是真的改良,按照告示上所说的,造出手摇纺织机,那般纺织机一人一天就可以多纺织出来不少布匹。
  这个手艺,不就是和炒茶的道理差不多嘛。
  前不久,炒茶的手艺,他们世家大族给了陈平安一个人情,花了十万钱。
  如今倒是也开始赚钱,收益很不错。
  现在,又来一个手摇式纺织机,看情况,陈平安似乎没能改造出来,所以昭告天下,让天下所有能工巧匠参与其中,改良纺织机。
  也就是说,谁先造出来,这个技术就是谁的。
  王崇基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用这个技术,反手卖给陈平安,赚回十万钱。
  人情是人情。
  不过,只要是自家工匠能造出来,那就不必再花钱了啊。
  不仅如此,还能把这技术,献给皇帝。
  表明了如今世家对于李唐的态度。
  六月底。
  因为一个告示,天下所有会一些手艺的木匠,都把自家的纺织机,又或者是别人家的纺织机给拆了,然后想尽各种方法,改良纺织机。
  改良之后的纺织机,上交给了当地的官府,官府专门派遣了驿卒,送往京师。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