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59章 十秒钟加戏

小说:领衔巨星 作者:詹仕邦 更新时间:2016-05-26 14:33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按照武元申的说法,其实他用的都是表现派的手法。
  何谓表现派呢?
  表现派就是追求演员要“演”戏。表演时,甚至可以给观众一种“我就是在演”的感觉。
  这和体验派的“我就是角色”南辕北辙,但结果殊途同归。
  这可绝对不是低档次的表演,更不是瞧不起表现派的说法。
  就拿这场戏来说,武元申为周易分析一下角色,讲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他饰演的这个角色表面上是光明磊落,一身正义的县衙马捕头,但实际上,暗地里的身份是五毒门的蝎子老三,阴险狡诈,暗中控制老大老二,坑死老五,还要害老四。
  这样一个人物就像是双面人,是表里不一的典型。
  武元申在表演的时候,要把这种“表里不一”演出来。
  因为这个角色本身在戏里平时就是在表演,是蝎子老三在扮演马捕头。
  而武元申还要演出这种“蝎子老三演马捕头”的效果。
  如果用体验派来演,不是不可以,但武元申觉得效果会弱一层,不能很好的起到那种“表演”效果,所以他采用表现派的方式,给人一种“他就是在表演”的感觉,效果反而很好。
  观众们一看,这人口蜜腹剑,心如蛇蝎,就是在演戏!
  如果是现实,这种人当然不能让人看出来。
  但这是电影,你的表演当然要给观众提示。
  当然,这种提示不能明显,但要留下线索。
  能起到这种效果,就很好了。
  观众看完,要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而不是这演的什么玩意?演员前后表演不一致呀!角色变化太突兀了,导演在瞎搞吧!你不给提示,最后才来这么一手,这不是故意坑吗?
  这就像是《夺魂据》里,如果前面没有那么多关于“竖锯老头”的细节提示,最后竖锯老头从地上血泊里爬起来,会是什么效果?恐怕不但没有惊喜,观众反而要骂娘了。
  具体到这部戏里,武元申在表演的时候,自然要注意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这些都是表现派的基本技能。
  要演出最好的效果,很需要演员的表演功力,演得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
  这种表演方式就是表现派,演员塑造角色时,更注重对角色外在的形体、语言、神态等的表现。演员表演的过程中,内心与角色分离,要找到一种内心凌驾于角色之上的感觉。
  先前武元申的表演一直都是这样的,即便戴着蝎子面具的时候,都能用形体和语言来向观众传递角色的特点。这是很厉害的表演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这就是表现派的“间离效果”。
  高松在旁边也承认这一点,武元申的演技确实出色。
  他不愧是剧组里片酬最高的演员,确实值这个价钱。
  如果换成周易,以他现在的演技水平,绝对演不出来这种效果。
  比如让他戴上面具去演,他还能演出小师弟的特点吗?别人还能分辨出他是小师弟吗?
  这点也是武元申提醒周易的地方。
  周易目前没有那么高深的演技。
  当然,这部戏也不需要周易有那么高深的演技,只要演出初出茅庐的青涩就行。
  然后打戏漂亮点,就足够了。
  但这部戏不需要,难道以后不需要吗?总会需要的呀!
  汤姆克鲁斯可以演一辈子汤姆克鲁斯,但周易不能演一辈子周易呀!
  这就像李连杰不能一辈子演黄飞鸿,甄子丹也不能一辈子只演叶问。
  得到前辈的这些指点,周易确实茅塞顿开,获益良多。
  再回想先前的那场戏,周易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先前他只是觉得两位主演演得太好了,但具体什么地方好,他的想法有些模糊,这时他完全知道了对方究竟哪里表演得出彩。
  在先前那场戏中,武元申确实演出了这种演员驾驭角色的间离效果。
  他和高松不同,一个是演员驾驭角色,一个是演员进入角色。
  两者没有谁高谁低,只是表演方式不同。
  两人先前的那场巅峰对手戏,也是体验派和表现派的一场演技大碰撞,这场文戏较量确实碰撞出了经典火花。目前看来,两人实力相当,平分秋色,反而达到了这场文戏的最佳效果。
  双方的演技缺一不可。
  如果一方稍弱一点,这场文戏就失衡了。
  不过两位主演确实控制住了,都演得很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造就了一场经典文戏。
  周易听着两人解说,连连点头,确实受益匪浅,打算自己以后也要多尝试一下。
  按照他们的说法,任何一个演员,一般每种表演流派都要尝试,不会局限于某一种。看看具体表演中,哪种合用,就用哪种。不是用了哪种,就是哪派的人了,没有那么一说。
  真正的演技派高手,需要用到哪种表演流派,都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能做到那一点,你就是准影帝级了。
  而且高松和武元申还给了周易一些很好的建议。
  周易目前还没去燕影上学,没有上过正规的表演课,演艺经验几近于零,完全在靠天赋演戏,目前是没问题,就像那些演偶像剧的明星,短期内是没事,但长此以往,以后就要出事了。
  等你老了怎么办?颜值不那么高了怎么办?
  需要演技的时候,你拿不出来怎么办?
  这点周易完全能理解。
  就像前世演这部片子里的蛤蟆老五的那个演员罗师傅,年轻的时候多靓呀!
  等他老了,你再看,简直没法看了,只能演演小配角。
  再比如曾经和成龙演打戏的卢惠光,你再看他老了是什么样子,简直无语。
  想想那种情况,当真恐怖。
  今世也有很多这种例子,演员长着长着就残了,在演艺圈里是常事。
  如果不整容的话,演员根本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容貌。
  人家又没有接受过什么特殊能量的改造。
  高松还笑着举了几个例子。那些例子估计整容都没用了。
  当然,周易本身被高维能量改造过身体,对这方面并不担心。不过两位主演大哥说的有道理,演技必须提升。一辈子做偶像派,演偶像剧,那是没志气的表现,是自甘堕落的表现。尤其演艺圈更新换代很快,每年都有小鲜肉,各领风骚两三年。
  如果这些人不注意提升自身演技,迟早要被更年轻、更漂亮、更英俊的后辈取代。
  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一代新人换旧人,其实是很残酷的事。
  周易自己做老板,再加上自身实力雄厚,自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但提升演技,同样势在必行,不然有些好角色根本没办法演出来。
  何况以后他要演詹士邦,真不需要演技?别做梦了。
  前世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谁没有演技?
  就连演《碟中谍》的汤姆克鲁斯,后期都算演技派。
  那怎么提升演技呢?
  按照高松的说法,长期来看,你当然要去燕影中戏之类的高等院校,进行正规学习,最不济也要经常去上演艺培训班,这是长期职业规划。
  但如果你近期想有提升,短期来看,可以试试方法派的表演。
  像体验派和表现派,都是一种对表演流派的称呼。
  它们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在舞台上塑造真实的角色。
  而方法派是体验派的延续和补充,其核心思想还是体验派的核心。
  归根结底,方法派就是一种训练演员的方法。
  哪怕你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但你可以去尝试。
  武元申也认同高松的建议。
  方法派认为:重要的是演员在舞台上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通过触发自身经历而爆发出来的,而不是努力的让自己的思想与角色保持一致。这点和体验派有所区别。
  高松还拿之前的那场戏做例子,给周易详细讲解。
  比如,你来演何远新,那场戏要拍你满腔悲愤,沉痛压抑的状态,要你去掀桌子,砸花瓶,但你迟迟进入不了那种状态,无法深入角色内心,和这个角色起不了心理共鸣,怎么办?
  体验派不行,你可以试试方法派。
  你在拍戏的时候,可以调用自身情感经历,联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冤假错案,一些悲愤不平,甚至联想你自身的一些经历,然后把这种自身真实内心爆发出的情感,带回到角色身上。
  这样你就可以表现出角色的那种悲愤情绪。
  表面上看,你是因为五师弟含冤惨死而愤怒,可实际上,你有可能是因为吃了青岛天价大虾而愤怒。
  再比如,你演哭戏,表面上,你是因为伤心而哭,可实际上,你有可能是敲了自己一棒子,疼哭的。
  这就是方法派。只求结果,不问缘由。
  观众看到的就是结果,自己就会联想,可不管你是怎么做到的。
  高松说得很有趣,武元申想笑,差点憋不住,估计高松就被天价大虾坑过。
  不过周易没笑。
  这时他若有所思,他以前的经历极为复杂,确实有很多联想可以调用。
  这是一个好办法。
  按照高松的解释,你不需要直接让自己进入角色去揣摩角色应有的心情,你完全可以通过调用自身的内在情感表现爆发,带回到角色身上,不局限在角色的机械化演绎上。
  由自身情感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一系列极具创造力的表现,这就是方法派的厉害之处。反正观众要看的是你表演出的结果,至于你心里在想什么,观众不知道,也不在乎。
  武元申点头赞同,觉得周易完全可以参考。
  周易觉得大有收获。
  中午他和两位主演在饭桌上聊了一阵,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