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三十六章 关于洋炮的思考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06 00:04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洋炮张泽华也不讳谈,可还是收住口了。幼年以来在江湖上的十年生涯、让张泽华大致明白什么话可以主动说,什么话不能太过于显摆。如果自己主动谈、这就是有下级邀功请赏的意思了。张之洞在这时候却并不糊涂,竟然礼贤下士的主动开口:“竟成对洋炮的看法如何?”
  当然,此时张之洞也有看看这位年轻人真正斤两的意思。曾经有过中法战事经历的他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所认识的。见到张泽华似乎像当年左宗棠等很多老派人士一般迷信土炮,不得不提点一二。
  此时张泽华才开口道:“若是同以往那些国内的敌人交战、现今洋炮的威力更甚于最新式的洋枪。炮弹的杀伤效力、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黑药后装枪枪子。而因为它可以在更靠近后勤辎重的情况下远程交战、就是杀伤输出也往往会高于一支部队的枪弹。更可以遏制诸如赛电枪一类的火器。德国人的二磅弹钢制行营炮可以威胁大部分依托村落防守的敌人、房屋土坯不能挡。这是土炮散弹难以做到的。四磅钢制后膛行营炮可以威胁国内之敌常见的土垒围墙,将这些土垒围墙和躲避在后面的人一同杀伤,而土炮散弹只能利用特定的情况在包围对手的情况下才能绕过那些工事。可是我中华真正的强敌,譬如日俄英法等潜在劲敌,则并不是这些常见的守法。而是如同国内最精锐额淮军所部一样,以纵横交错的壕沟为基本防御工事、行军野战的时候也往往依托各种临时开辟的沟壑、散弹并不是在什么时候都管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榴弹。两磅炮和四磅炮的榴弹威力太小,并不足以对这种对手有效杀伤,所以才需要二十磅级别的钢炮、也就是三匹我们常见的一般土马加上轮换负责推炮的炮手们能够勉强机动的极限。虽然这种炮机动不便而且需要准备的工事也工作量不小,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
  张泽华的话,有些是身边幕僚众多而且负责过兵事的张之洞所了解的,有些是张之洞并不了解的,还有些道理和理念闻所未闻。但正因为了解一些事情,才对张泽华的才能见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张泽华的这番话处处是以国战为核心,似乎根本没有造反起事同国内官军交战的意思,也不由的安心起来。甚至还为之前过多的戒心隐隐有一丝愧疚之意:“这事竟成放心,虽然不能马上办到,但是三月之内借来两门二十磅炮、千发炮弹还有足够的炮弹还有洋人教官与相应的车马,应是无碍的。就凭你这在朝内小有名气的一仗就够了。”
  其实,张之洞这话隐隐也有试探之意。如果是两门两磅小行营炮那还不是多大点儿事。可是二十磅行营炮、就是淮军那里也不算普遍,再加上有关洋人相关的炮兵教官与马匹及上千发炮弹,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如果这个年轻人最终答应下来,还是多少要有些监视与安排才是。
  张泽华则在沉思了片刻后就很自然的回道:“两门二十磅后膛钢炮和千发炮弹用我们的土马至少要二百匹才能负责全部的后勤,如果是这样,那我们营就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炮营了。在没有作战的情况下其实不需要这种火力,有作战的情况下,仅仅靠我们一个营就算配备淮军炮营水准的火力,也还是不能无济于事。只要有一门炮能够让我们对未来在战场上可能遇到的炮有所了解,起到必要的教育作用就应该足够了。炮弹与相关的马匹,实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开销。一门后膛钢炮、百余发炮弹、两三名简单通晓火炮运用与维护的教员,就应该已经足够了。”
  相比两门洋炮,我倒是更愿意招募一些传统的军器匠人。。。”
  张泽华似乎感觉到了张之洞对自己的试探,没有过多的要求什么,这就更让张之洞倍感安慰。张之洞甚至开始觉得:是不是应该让李通等人回来以显示自己的信任?当然,想到张泽华几乎没有身家背景暂时还是孤儿出身的这些不同寻常之处还是觉得必要的了解还是有必要的。特别是这个年轻人在兵事上的才能也值得学习。
  张泽华对于洋炮相关当然也早就有自己的思考。虽然说此时代炮弹的技术含量比民国时代的炮弹简单不少,国内兵工还是有制造的能力的。但张泽华对于洋务运动那些成果并无多大信任:没有批量TNT生产能力、正规黑火药产量一年也最多只有几百吨、这种规模的兵工业只有满足南北战争水准级别冲突的能力。真正规模的大战类似日俄战争那种是打不了的。
  考虑到即便在解放战争时代解放大多数城市还要到大决战前后、想用洋炮来解决攻城问题根本就是一种奢望。只能用爆破手段来解决应付不了的大型工事和城墙、耗药低成本简单的散弹和传统炮弹是对付国内敌军的最重要自给补充。至于主要的军械军火来源?只能像历史上的红色军队那样立足于缴获。至于依靠把洋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来实现中国的新生?不是没有一点儿机会都没有,而是并不能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对手的愚蠢之上。
  至于能不能指望自己是否可以创造奇迹这方面、如果不能指望,那也只能认倒霉了。至少在张泽华看来:如果不能像很多此时代架空小说那样把洋人玩弄于股掌之中、已经被证明成功过的路线是唯一可以效仿的方法。
  对付国内军队的那些野战工事、最多包铁青铜炮之类的手段就足够了、对付真正的工事堑壕,要看自己的缴获能力。而缴获了足够的炮兵装备自己却不能有效运用才是最为麻烦的事情,所以有必要通过虚心的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短板。
  张泽华当然认为自己的很多意识在这时代的确用“麒麟之才”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尤其是经过了实战的考验下。可自己毕竟没有受过真正的军事教育、从炮兵到地图乃至测绘,比李鸿章手下武备学堂那些还落后的地方也是有不少的。
  至于引进那些翻译和先生会不会带来监视自己的负面作用,张泽华也大致想好了应对的方法。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