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六十一章 投名状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07 21:4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范围并不算太大的李家寨内的火势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直到午后的时候烟火才渐渐平息下来。在安排各分队精确射手占领各高地警戒周边一里以内的范围同时,董大勇亲自率领第一排群的主力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扫荡突击,幸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遭到怎样的抵抗。按照张泽华特意的叮嘱,残存的树洞、磨盘、马厩、床下、烟筒与灶台都没有放过,很快就发现了几处似乎能够通向地下的暗道。
  “地道战,这李家寨还玩的不合格啊?还处于初级阶段,按将军的话说,还不知道‘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的消灭敌人,才能有效保存自己。’”第一分队的分队长杨锋不由的笑道。
  “他们要是有我们将军一样的意识,还会在过去的内外战争中打的那么难看么?”摧枯拉朽的胜利,让此时的董大勇也比以前更加自信起来:一个加强排在进攻中摧枯拉朽的对上千敌众在进攻中取得了胜利、不算俘虏、死伤比也高达一比七十以上。这样来看:新成立的人民军总教导队人数虽然只有七百人、但面对平庸之敌至少能抵得上七万大军、面对将军所说的那种精悍之敌,至少也能以一当五当七不在话下了。
  当然,绝对的战斗力优势和作战表现带来的信心并不意味着在真正的作战中毫无损失。至少在一开始遭受伏击的时候,还是有最前面的第一分队与第二分队的四名官兵挂彩负伤。整个作战中,董大勇所率领的第一排群还是有了队伍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整场战斗中唯一一个牺牲的战士。不是牺牲在战斗激烈进行的当下,而是在战斗间歇期间、隐瞒自己负伤事实的一分队战士高长河忽然间昏了过去,之后人们才发现:中了一箭的他竟然自己拔出了箭头导致流血过多而死。
  有些的事情,张泽华在之前其实也早就有所预料。知道民国后期的战争中,那时的军队里都不可能有像样的医疗与救护,在这个时候、最大限度的避免伤亡、对于重伤的战士有足够必要的心理安慰而不是像旧军队一样如弃老一般弃之于山谷、还有给予必要的抚恤就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了。
  可是出现这样无谓的牺牲,还是让接受过科学思维训练的董大勇有些反思起来:回想整个战斗过程、侦查目标了解敌情的意识不够强、队形不够合理、没有一开始就采用更容易形成掩护的钳形队形都被提了出来,并用汉语拼音文字记录在作战总结之中。
  激烈的战斗中,大多数官兵很难回忆起比较清楚的作战事实、只有少数基层军官和心理天赋相当好的人,所谓的“回忆”才会是靠谱的。做为一支比历史上正规化程度前所未有的军队,真各个交战过程与事实也在总结之后被清洗的纪录下来。而且几乎每个作战小组都要保留一份“战地日记”,以为以后的作战研究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因为种种原因,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正规化建设并不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抗美援朝时期或二战日军那样的高度的,而这些却都被张泽华提前注意到了。
  第一排群没有因为高长河的牺牲而影响到胜利的喜悦、因为人们相信从不克扣粮饷、又表现出难以想象建军才能的张将军不会违背抚恤的誓言。而且也相信:只要自己的战斗力表现足够强、打天下就不会死太多的人、动用太多的军队,更为由利于那些牺牲的人拥有合理的补偿与回报。
  依靠详细的官兵日记、一些战斗表现突出、作战表现不怎么样的人也被筛选下来,但总体上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天性、良好的政治教育、整个黄安县本就不差的民风还是使得官兵们在整场作战中的表现如同经历过不少战斗的精兵强军一般出彩。
  黄昏还没有来临的下午,在连续于李家寨外面挖开了几处冒烟的排烟孔之后,终于找到了躲避在地道内的李家寨众人核心安身之处。里面的人在被发现了藏身之处之后也终究再没有顽抗或撑到天黑的打算,老老少少在战士们的威逼下纷纷走了出来,每一个人都面如死灰。
  很显然,所有人都相信:对于打算总摊牌甚至结仇的人来说,不论是暴动的泥腿子还是外来的土匪,杀男霸女的戏码就已经算是宽大了,很多人的命运不是被活埋就是被处决。
  不过见到从地道内走出来的人竟然有七八百人左右,比第一排群官兵们的人数多了能有十倍、为了防止意外的情况,董大勇还是在解救出了不少官兵们的家属对这些人安抚似的说道:“你们不用绝望。血债累累亲自参与杀人打人的人,我们绝不会放过。但是也不会伤及无辜。。。”
  听到这话,有些战士开始暗自嘀咕起来,不过在各分队长和组长的暗示之下,才终究释然开来。
  张泽华当然不打算对中国的地主阶级甚至乡村基层大开杀戒,可是这黄安县的城关镇可同其他地方太不一样了。车轮以上不留或如晚期智人消化东亚直立人那样杀男霸女或许有冤枉的、可所有成年男性及老年男性全部处决,就算有冤枉的也绝对不会超过十分之一。不亲自动手展开清洗,而要将这些人押解集中起来的唯一原因是:起事前后的不少事情,使张泽华觉得需要一次投名状来甄选黄安县真正意义上的“革命群众”,哪怕大浪淘沙也好。这些人最终遭遇什么样的命运,自己只是推动者,而不是执行者。执行者和执行的后果由这些人的积怨决定。
  至少在张泽华的调查和了解中可以确定:这个全国首恶之县的首恶之地、对于权威的畏惧一旦被打破,这些人的命运恐怕相当悲催。
  当然,在针对整个黄安县暴风骤雨般的行动中,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如城关镇一般顺利和理想化,执行县南不少任务的人民军分队就陷入了第一次危险的考验之中。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