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六十三章 射击纪律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08 21:4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李光久部所率领的湘军主力首先增援的地方是距离县城最近的二程镇。二程镇因大程山和小程山为名,相传当年程朱理学的开创者程颢、程颐两位北宋大儒曾久居于此。
  同被捧到很高高度的因而千百年来有些特权的北方孔家店不同。二程这种程度的所谓“大儒”就没有孔孟那样的地位和高度了,再加上这黄安县一带是全国少有的“穷山恶水刁民”“文化昌盛”以巧妙的方式并立结合之地。懂得中庸之道的程家自从明末农民战争的惨痛教训以来,家风还算良好。对农民的态度没有城关镇、七里坪等地那样恶劣、因为家谱大多完善的缘故,历经二百多年,后人也没有忘记明末之劫,几十年前的捻军之乱,更是让临近县城的程家后人懂得安守本分才能长治久安的道理。
  因此,并没有像城关镇之地的李家那样供养太多的家丁武装,程家的利益自近代以来也逐渐转移到了外地工商方面的利益了。说起来,这一带的地方同程海门程雅琴一家还算多少有些关系。
  正因为二程镇的特殊行、还有距离县城比较近的危险性,前来执行任务的人也是张泽华麾下相对比较靠谱的第二连群连长郭义亲自带领第二连第一排群六十多名官兵来负责、同针对七里坪、城关镇的兵力几乎相当。当然这也是考虑到县城聚集了不少强敌的缘故。
  在郭义看来,去二程镇“办事”并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武力,就算有动武的需要、一个分队的人手也应该足够了。二程镇似乎并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太大规模的常备力量。而县城方向可能增援的湘军精锐才是最大的威胁。
  因此,郭义率领二连第一排群的两个分队四十多名官兵亲自在县城至二程镇可通马车的一处要道之上构筑了纵深大小三十步左右、连绵百余步临时壕沟和工事。因为是兵力并不算密的卧姿掩蔽,工事的构筑并没有花费太久的时间。
  这次作战,也是张泽华的一次安排。这个安排并不算有多巧妙,但是自己摩下的武装究竟拥有怎样的战斗力,却是一件事关今后战略的事情。这些事情也对郭义很清楚的讲了:如果新成立的人民军做为一支新型武装面对十倍兵力之精强敌军连两个时辰也坚持不下来,那就证明在接了下来的围剿中、队伍在黄安县很可能是不可守的了。郭义也明白这一仗意义的重大。
  同一战前或二战前的很多见识不及现代人多的列强年轻士兵一样,自身受了几个月严格而内容丰富的训练,就具备了充足的自信。郭义也不确信人民军的一个排群能不能战胜敌人一个较有战斗力的营、但他信任“将军”的话,敌人如果是那种对手,必不可能给防备严密的自己带来太大伤亡。防守甚至牵制对手的把握是有的。
  不过在交锋刚刚开始的时候,队伍就感觉到了拥有马队的敌人的确是大不一样的。好在遇到这种拥有骑兵的对手,作战原则应该是什么样儿的郭义通过之前的学习还是牢记在心的:敌人在有效射程之外开火袭扰,不要开火管他。哪怕有零星人员伤亡也是如此,而如果到了自身能猛烈杀伤对手的距离上,就要给对手以猛烈的打击。
  这一点儿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对于以前中国国内的不少军队交锋来说并不容易。
  湘军本队的马队并不多,大概只有三十余骑。水平并不高的骑手们更多时候是徒步牵着马走的,不停的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依托树木、地形的掩蔽开火试探。子弹接连不断的飞掠过来在距离战士们数步到十多步的距离上飞溅起朵朵土花。牢记战斗条令的郭义这个时候依旧不断督促这年少的官兵们不要开火、牢记射击纪律。
  张泽华曾经不止一次的对官兵讲过: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础战斗力的要义,就是用有限的弹药和火力最高效的杀伤对手,己方的军队在一两代人以内的时间里,还没有浪费挥霍火力的本钱。一切旧军队和新军队的标志性差别,第一在于能不能执行积极主动的攻击作战,还是“善守畏攻”第二在于有没有严格的射击纪律。就算自己遭遇到不小的单方面打击与伤亡甚至感觉到巨大的战场压力,也能够在觉悟之下不浪费火力。
  在明朝后期以来民间道德体系瓦解、民众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的年代,如果郭义手下的官兵都是些成年的老油条,在这个时候早就会忍不住开火还击了。可少年们大多还都年轻、又是黄安县这样的民风强悍之地,还接受了如同二战东线德军、黄埔早期短训生甚至更高实用性的培训,终于做到了在有战士负伤的情况下依旧没有人开火还击。
  而此时在远处侦查的湘军侦骑三十多名毛瑟枪射手几乎已经展开了十多轮开火,打出几千发枪弹了。甲午战争前,即便是一些精锐的营头,作战经验与思路也是在远处不停的挥霍弹药诱使对手开火进行消耗战。正规的军队也会携带很多车马、至少五到十倍于民国时代军队的人均弹药用于应付这种消耗战。只有拥有筑垒的情况下,才会在中近距离上开火。这样:有着更靠谱枪械和训练的官军主力往往能赢得对农民军中强手的胜利。特别是黑火药打出的弹丸在一里左右的距离上往往拥有相当的弹道弯曲度,躲避在壕沟内也不一定能完全避免伤亡。
  通过这几千发子弹的挥霍测试,湘军马队终于可以确定:要么:这些前来活动的叛军根本没有多少远程的后膛枪、就像之前李光久李健斋所说的那样,要么,就是这些叛军很多传闻被夸大了,根本就是一些无胆之辈了。
  当然,尽管如此,这些湘军马队还是按照营里的规矩做出了自认为正确的选择:一小队人向本队回报这里的战况,另外二十余把马牵到更近的距离上,展开新一轮的“试探”。他相信:在半里左右的距离上再展开一阵“诱导”,这些看起来人数并不多,承受不了几个伤亡的叛军们一定会忍不住露头还击开火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