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七十二章 扩军备战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12 23:59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9月2日的临时军事会议安排了在全县展开全面的征兵的工作。为了在特殊情况下挑选真正愿意冒着风险参加起事的人,张泽华最终决定还是以志愿应募为基本原则。
  可是仓促之下,就算县城西门外的一仗给县的很多人都树立起了七里坪勇营、也就是新成立的人民军强悍不可战胜的形象,仓促之间前来去几个乡镇不远地方应募的官兵也只有千把人左右。这当中身体年龄等方面符合要求的少年仅仅只有三百多人。加上原有人手就连在防守中运用起人民军现有的一千多支洋枪人手都有些不够用。
  濒临很可能到来的大战、张泽华最终没有决定像过去那样挑三拣四了。不符合年龄要求的人绝大部分也都来者不拒,编为了赤卫队第一营。
  按照张泽华的想法:就暂时来说,赤卫队不应该成为民兵式的“家门口兵”,民兵式的组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偏离正常战斗力建设的环境因素、也不利于对部队的有效监控掌握。必须脱离原乡、成为常备组织,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担负起重要作战职能、并在战争中为主力部队遴选优秀官兵的辅助性部队。
  按照不太富裕的地方六十人口可以稳妥养一兵、但如果短时间内依靠吃大户后的存粮可以维持二十分之一人口兵民比后世苏区时代历史经验,在计划将人民军主力部队扩充至三千人的同时、张泽华也计划在全县十个乡镇和地区维持十个营、总人数在七千人左右的“赤卫军”、这样,临战时可以参加战斗的人员就达到了万人左右的规模。
  要让没有多少训练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最低限度的战斗力、就算再民风不弱的黄安县也只能是以投射、最好是曲射力量为主。因为原有的少年官兵们大多有制作松木炮、长龙炮的经验。张泽华也计划抽调百余名官兵负责协助训练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武装。
  曾经在以前,张泽华也认为兵贵精不贵多。可是自己手下的队伍、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还到不了“兵力太多,指挥和后勤有压力的”程度。近现代化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也使得调动和组织部队要比过去容易了。在火力战时代、并不是只有精兵才有价值,只要不是一哄而散的乌合之众、平庸的兵力也有价值。比如可以吸引与浪费对手火力、构建工事和军辎、甚至如果用曲射兵器武装起来、不让这些比较一般的临时武装承担面对面的直瞄交战、仍然在火器思路合理的情况下具有一定杀敌的能力。就算是在古代战争中都没什么大用的一二斗力大下的原始软弓、在这个很多武装力量不披甲的年代也有它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完全没有工具制造经验的人,其实就算是松木炮和长龙炮这种农具技术含量的火器、也不是十分能够顺手的。为此,张泽华进一步队这些兵器进行了简化。黄安县是棉商大县,干脆直接用棉布来加固木头。几斤重的棉布就可以让长龙炮这种木火器抬枪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几百焦耳威力的弹丸发射时炸膛了。在测试中、掌握好包裹的重点与薄厚之后尤其如此。
  为进一步降低加工要求、身管还无需特别长。只要发射的弹丸规则而合理、火药选用得当。就是身管短一些的木炮木铳在一次性发射的时候也能把可以威胁无甲众、比橡皮子弹威力大点儿的弹丸发射到二百步外的范围内,这就已经足够了。
  这样一来,就连一些完全没有动手加工经验的劳动力也都能投入到松木炮和长龙炮的制作当中、武装起来的赤卫队上午精力充沛的时候组织政治教育和加工木铳木炮、下午组织战术演练和队列纪律训练、晚上组织活动并检查每个人的内务。
  一时之间,这新军一般的军营生活着实让很多成了家的人心生厌倦,但张泽华并没有阻挡那些打算退出的人离开军营。实际上,民国时代之后的建国初期新中国军队之所以达到历史上的巅峰,固然有政治军队的性质还有朴素的社会文化带来的优势。可“革命必须自愿”原则下一定程度的淘汰遴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七里坪镇内外忙碌着扩军备战的同时、对集中到镇内的县内大户们的甄别和调查也火热的展开了。虽然不用问就可以知道在黄安县这样矛盾深重的地方、同下层有有怨的人恐怕远不止千人。如果本着马基雅维利的原则,就算再这样的地方不分青红皂白的展开大规模清洗,也不会造成太大规模的冤案。不过想到后世的一些翻案风,还有原则和做法一旦确立、被人在其他并非如黄安县这样的地方去照做的后果,张泽华还是选择了部分妥协。在时间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暂时不搞扩大面。在各镇各乡公决四五十人、处理二百人,就应该能在全县范围内带来很大效果了。
  当然,处理也自然不是自己来动手,要让县内的某些“群众”亲自来集体性的交“投名状”。免得以后某些伤痕文学太过祸及自身。
  就在张泽华忙碌的处理着有关扩军备战、公审大会的种种奏报和事情的时候。先是张小石那里得到的一些消息,接着从二连郭义那里送来的一封请罪奏报报告让张泽华的心感到了一些不安,也有一些自责。
  二程镇的士兵违纪犯罪事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算在一些作风比较优良的农民军起事队伍中,这样的事儿实际上也根本免不了、必不可胜数。可这却无疑的敲响了一次警钟,也让张泽华想到了其他许多事情。
  自己教导下的队伍也并不可能是一支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队伍、还是少年为主的兵源、仅仅掌握一镇之地的小小地方就发生这样的事。
  如果在政治条件不成熟的时候就贸然的妄想自己来掌握乡村基层政权、把县一级的政府触角扩展到乡村、恐怕不知道又要闹出多少事情,牵扯多少精力。更不知会不会如张泽华在前世论坛的某历史教授所说的那样,搞成一次“新一轮的乡村劣化”如果政权的触角暂时不下县、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人口集中而众多的县城之内,至少监督条件比乡村不知道高了多少。
  传统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权术,至少对新生的势力来说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