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七十四章 对待

小说:1906铁血新华 作者:女侠独孤雯 更新时间:2017-03-14 00:15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其实就连对本地百姓没有张泽华那样缺乏信心的董大勇等人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做整个黄安县群众运动“探空气球”的城关镇,在事先稍有准备和安排的情况下竟然能事半功倍到这种程度。
  当一支强悍的武装刚刚表明了态度的时候,就迅速引燃了这个挤压已久的“革命火药桶”、不仅仅是城关镇、整个黄安县方圆近百里的四五万百姓、大概接近县南富裕地带以外中北部“穷苦带”近半的家庭都有人前来亮明了立场,这还是临近秋收的时候。根本不用张泽华事先准备的那些套路和“前戏”,整个过程就顺利的展开。
  张泽华本以为两世为人见多识广的自己本就早已过了青春躁动的年纪,虽然有政治上的野心、却对政治本身理解的透彻看的很开了。可在这个时候,曾经那遥远的初心却重新坚定起来。
  的确,并非所有地区的百姓都有革命的意愿和像黄安县这么深重的矛盾,不少国人就算经历了五四运动、到了抗战时期甚至新时代也依然是暮气沉沉。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和灵魂在哪里,应该将信念或信仰归属哪里。做为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人口比欧美之和还要多的超大型民族、这实际上是具有合理性的某种自然历史文化演进的必然结果。
  但是如果在这样一个整个民族走向谷底滑向深渊的年代、不搞阶级斗争、告别革命、主张调和论、还搞改良主义田园牧歌那一套。整个社会和民族的灵魂从哪里来?军魂真的是靠鼓吹民族主义和冯玉祥式的主角作风表率就能够在这样一个超大型、世俗化理念深入骨髓的社会重建的么?不管以后的中国走向何方、实行什么样儿的道路,至少在近代:军战求强、建立主流信仰是第一位的目标和要求、其他一切政治偏好和愿景都要让路。没有不过时的永恒理念,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求。
  否则哪怕做到蒋校长那个“五千年来盖无第二人也”的自我宣传高度,打赢了抗战入了五常又如何?没有抗美援朝或越南战争级别的表现和能量、不吓的朝战刚结束不久的赫鲁晓夫在德国记者面前重喊****论,依旧会是一个美苏共同驻军、国土依旧面临沦丧危险的半殖民地,对1900年以来的整体格局不会有丝毫的改善。
  大部分地方的人民如果说什么都不愿意革命、那就依靠少数革命条件优越的地方;大部分地方的人民麻木不仁,那就让民众并不麻木不仁的地方充当中国的脊梁。德意志不过六七千万人口,如果有希特勒时代的战争伤亡承受力说不定就能在内燃机战争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单挑世界打赢一战。不计人口增长,此时中国有四万万民众、考虑到更加年轻化和弃婴带来的高比例男性化的人口结构、十分之一地区的民众有效利用起来,就是一股具有决定性的能量了。
  此时:一首名叫“我的家乡”似乎已经唤回了不知几个千年未找到的灵魂,从少年战士们到不远几十里路赶来的民众让数万人心潮澎湃。很多人也都认识到了一位看起来精瘦朴实、气色因为多年来艰苦朴素的江湖生涯一点儿也不脱离这个年代中下层百姓的年轻领袖:人民军的将军,张泽华。
  “这首歌真的是张将军编创的?张将军真的神人奇才!”
  “没有错,我听过很多地方的乡曲小调,还没有这么扣人心弦却又贴合现实的旋律。”
  “少见多怪了不是?我们将军在军营里教了很多从未听过的歌曲,还有比着更令人激昂的呢。”
  “我们将军作曲作歌就像做诗一样,可以随时随地的处境生情。。。”
  “真的假的?”
  就在周围的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张泽华的确触景生情想到了一首影视插曲:离开雷锋的日子中韩磊所演唱的对待。但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张泽华临时改词那简直如同七步诗一般的难度。
  并非受过这方面训练的张泽华在权衡了片刻还是做出了选择:歌词不动,解释权在自己手里就够了。
  这歌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和此时此刻的情况大有不同,但有些方面确实可以说的通的:黄安县百姓高昂的觉悟、勇敢的斗争意识、给予自己的队伍和事业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支持。如此民气、如此对待,怎能不令人感动?
  当张泽华激昂的讲这首歌演唱出来的时候、没有听过多少带有真实感情现代音乐的民众还有身边的士兵更加感受到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真的是绝无虚假的天授奇才。
  “谢谢!黄安的百姓们!你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陈胜吴广他们还没死!反抗压迫、革新天下的精神还在,他们还活着!”张泽华此时学着某电影里的某些情节激动的说道的。内心却也多少有些自责:自己是不是有些无耻了点?这样剽窃真的可以?不过想到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者的身份,不装神棍的话,那从一个最下层的乞儿要做一番大事业的革命家会有多大难度、承担多大的政治风险,也就只能选择默认如此了。
  出乎意料顺利的政治动员让七里坪刚刚成立的人民军进行的扩军工作格外顺利,原本没有打算“挑三拣四”的张泽华胃口也刁钻了起来。志愿写下“遗书”并经过基本体检合格的适龄少年、还要在试训中基本听话才能进入新扩编的人民军教导旅。这样就算群众再有热情,也一下就能刷掉百分之九十的人了,可这样还是稍稍超出预期了。教导旅不得不临时增编为五个营群:旅部营、近卫营、第一、二、三营累计三千七百余人。
  如果是20世纪的军队,一个老兵带两个新兵就是极限了,这也是三三制扩军原则的来历。可是在这个时代,国内敌人的火力并没有强悍到20世纪的程度,如果是随大流的密集队形作战、一扩五在张泽华的仔细权衡之后也并不是不可能,甚至依旧能够保证一般强度战斗不出大的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一件新的准备要做的事情重新让张泽华又开始“怀疑群众”了:那就是“削发”的事,实际上就算是当年太平军也仅仅是“长毛”,不要辫子而已。可要是剪掉辫子不留长发,会不会遇到民国初年那样的重重阻力?“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在这方面可一样说的通。最终,还是董大勇等人的看法让张泽华开始坚定了对群众的信任。
  起事也到了要全面“改旗易帜”的地步了。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