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章 等身佛像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基本可以认定,来到印度的雅利安人有自己的修炼传承,这个就是瑜伽和苦修。雅利安人应该是很多部落的统称,正如我们说把北方游牧民族称为匈奴或者突厥一样,其实匈奴和突厥不是一个统一的部落,里面有很多民族,他们之间也互相征战。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来到印度的雅利安人有修仙的传统,而到达波斯,埃及的雅利安人没有,或者没有流传下来。
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即除天之外,于地上人类之中,以此为最胜之族。传统上认为这是他的族姓;也有认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昙姓之女。瞿昙是印度刹帝利种之中的一个姓,印度太古时代七大仙之一瞿昙仙人之苗裔。
有关瞿昙姓氏之由来,据十二游经载,于久远劫时,有菩萨为王,早失父母,乃以国付与其弟,从一婆罗门学道,住于甘蔗园,时人称其师为‘大瞿昙’,称彼为‘小瞿昙’。其时国中有五百大贼劫取官物,于遁逃时路经甘蔗园,乃散其盗物于左右,捕贼者寻迹追至,以为菩萨即国中大贼,即以木贯射之,致其身血流污满地;大瞿昙以天眼彻见,悲哀涕泣,乃取土中之余血,以泥和之,还至园中,盛之于器,并分置左右而咒之,谓此瞿昙若有诚心,则天神将变血为人。历经十月,左化作男,右化成女,此后遂以瞿昙为姓。
又大日经疏卷十六载,瞿昙仙人于空中行欲,有二渧之污,落于地面,生成甘蔗,后经日光炙照,生出二子,其中一子即为释王。故相传瞿昙仙人即释迦种族之祖,且释种亦因之称为甘蔗种。
还有就是莲花生大士全传中提到:莲花生大士在光明国碰到一位释迦族的仙人,名叫色珠仙人,他们两人相谈甚欢。色珠仙人对于种种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的学问,乃至一切因缘历算要法都能通达。后来莲花生就向仙人学习这些人间的学问。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古印度当时社会早已经流行修炼修仙,而且这些修行者为人们尊敬,供养,他们被称为最有智慧和神力的人。
现在震旦有些人认为释迦佛是黄色之蒙古人种。因为释迦佛是出生在迦毗罗卫城,这个王城在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和楚里亚山麓卢醯赋河畔,临近蓝毗尼,是古代迦累罗卫国的都城,释迦族集居于此。他们认为雪山中之游牧民族,卜居平地而渐农业化者。
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严厉,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白种人,他们的相貌和欧洲人差不多。大家看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明星,和西方人差不多,但是南印度人的皮肤就很黑,跟宝莱坞的明星根本是两回事。
在古印度,一个黄种人混到刹帝利种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释迦出家后到印度各地拜访大修行者,成道后到印度各地传法,婆罗门和王族对释迦佛刹帝利的种姓都没有怀疑,这就说明了释迦种是雅利安人。
目前,世界上还保留了三尊佛祖等身像,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其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释尊,一夏九旬,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不远阎浮。时拘睒弥国优填王思慕之。以牛头栴檀造如来像高五尺,如来自天宫还,刻檀之像,立而迎之。故世尊于彼像嘱末世之教化。(见增一阿含经二十八,西域记五,经律异相六)又佛上天时,优填王铸金作像云。(见观佛三昧经六)
有一次,佛陀突然失踪了,在教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佛陀出生的第七天,圣母摩耶夫人便与世长辞,上升到忉利天。佛陀为了要报答母恩,欲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又因为有一些弟子虽然经常追随着佛陀,却不知珍惜胜缘,懈怠轻忽,不乐听闻佛法,少数弟子更常为了枝节小事纷争不断。佛陀心想,不如趁着僧团举行夏安居时,暂时悄悄离开人间,或许能使那些喜好争执的比丘猛然悔悟罢。佛陀的四众弟子数日不见佛陀,苦寻不获,个个都忧心自责,因而各自奋发图强,但是优填王却因思佛心切而病倒,并且对人说,如果不能见到如来圣像,不久必将忧愁命终。大臣们非常着急,于是商议请来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力,带着雕刻师上到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然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让优填王得以瞻仰,早晚礼拜,以解除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雕刻的开始。
8岁等身像:8岁等身像最初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八岁等身像被龙王目支邻陀迎请到龙地利益众生长达两千年之久。其后,尼泊尔国王哈蓝的上座比丘喜昧达曲巴德与堪布伽尔仙姆,以其神通得知释迦牟尼的不动金刚像(八岁等身像)在龙王那里,而龙王目支邻陀正病魔缠身,龙体欠安。他俩便借此机会给龙王治好了病,龙王遂将不动金刚像作为报酬献给了他俩,只留下座基作为供奉之所依。当时双方还约定当佛法衰微之时,此像将准许请回,而且人世间的所有供奉之所依,都将被迎请到龙地。释迦牟尼的无座八岁等身不动金刚像连同华盖装饰,就这样被比丘喜昧达曲巴德和堪布伽尔仙姆从如来沐浴湖迎请到了尼泊尔,并在那里利益众生两千年之久。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赤尊公主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大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而把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12岁等身像: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最初与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被帝释天连同座基、靠背、顶冠及华盖一并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后,被乌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请到乌仗那地方益利众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华盖。其后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达,除留下顶冠之外,连同座基、靠背一并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烂陀寺,在天竺益利众生又五百年。
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说,印度法王达磨波罗在位时,东方震旦君主秦王符坚,送给达磨波罗三件无价之宝,包括一件无缝的锦衣,他向印度国王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宏扬华夏的佛法。达磨波罗为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毅然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送往中国。当他和大臣一起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现在居然面向东方了。国王想:“啊!原来佛像早已心向震旦了。”于是发大欢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挂满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音乐,将佛像送往东方汉土。汉地国王也以最隆重的仪式到海边迎接,并供奉在金子镶嵌的国王宫殿中央。
但是,成书于1434年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对佛像如何来到震旦的记载不尽相同,该收引用《松赞干布教》中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也许就是上面说的达磨波罗)在位之时,有外道军队摧毁了吉祥那烂陀寺,教法几乎遭到毁灭,于是向汉地国王提婆热扎请求派遣援兵。汉地国王回答说:“我的军队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将珍宝送去,依靠它你们可以战胜外道、复兴佛法。”印度国王得了帮助,击败了外道军队,内道佛教又像白昼一般显明。印度王臣皆大欢喜,致书汉地国说:“成就如此善业,皆是因为你汉地国王之慈悲教诲和历次送来的礼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么样的回礼。我们一定奉送。”汉地国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经、四位持律比丘送来东土。”达尔玛巴拉王说:“我的这尊本尊佛像,从来没有想过将它送往别处,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请去,对有情众生广有利益。”于是,以各种供品供养,举行盛大的送接仪式,觉沃佛像就这样来到了汉地。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小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安放。
藏族人认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尊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没有区别。在为这尊佛像建造的大昭寺周围,每天都有虔诚的人们礼拜的身影。
据《甘珠尔》记载,觉沃胜佛是释提桓因(帝释天)命天匠毗首羯摩,依悉达多太子12岁形象,用天界五宝锻炼成范,色如熟金。一手作定印,一手作触地印,相好庄严。法界众生若有能目睹圣像者,即种下“见解脱”因缘,具足一切见、闻、念、触之功德,将来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成像后,先由诸天迎请供奉天界,大约100多年。尔后诸智慧空行母,又将其迎请至西方邬坚,住500年。又后以神变力,住天竺金刚寺再500年。
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胜佛。“觉沃”意为至尊,“胜佛”意为珍宝,即师尊大宝之意。在每个虔诚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之路,到圣地大昭寺顶礼觉沃佛,以种下解脱的因缘。
25岁等身像: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菩提树下金刚座处的正觉大塔内,供奉着最为之殊胜释迦牟尼佛25岁最的等身像,据说被称为世界最完美比例的佛像,与佛真身无二无别。
据唐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记载,这是弥勒菩萨下凡所造的,十四世纪***教入侵印度时,僧人连夜用土掩埋正觉塔,装成小山包,得以保存至今,十九世纪才被挖掘出来,佛顶上的那突出地方,过去在历史中遗失了,现在藏人合钱打纯金的补上,也供养了佛前的钵(涂黑色但其实是纯金)。
25岁等身像远在印度,内地汉藏众生甚为难见,故更显得弥足珍贵!
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叫“乔达摩·悉达多”,乔达摩又译“瞿昙”,义为“纯淑”、“地最胜”,即除天之外,于地上人类之中,以此为最胜之族。传统上认为这是他的族姓;也有认为是其母族姓,其姨母是拘利族瞿昙姓之女。瞿昙是印度刹帝利种之中的一个姓,印度太古时代七大仙之一瞿昙仙人之苗裔。
有关瞿昙姓氏之由来,据十二游经载,于久远劫时,有菩萨为王,早失父母,乃以国付与其弟,从一婆罗门学道,住于甘蔗园,时人称其师为‘大瞿昙’,称彼为‘小瞿昙’。其时国中有五百大贼劫取官物,于遁逃时路经甘蔗园,乃散其盗物于左右,捕贼者寻迹追至,以为菩萨即国中大贼,即以木贯射之,致其身血流污满地;大瞿昙以天眼彻见,悲哀涕泣,乃取土中之余血,以泥和之,还至园中,盛之于器,并分置左右而咒之,谓此瞿昙若有诚心,则天神将变血为人。历经十月,左化作男,右化成女,此后遂以瞿昙为姓。
又大日经疏卷十六载,瞿昙仙人于空中行欲,有二渧之污,落于地面,生成甘蔗,后经日光炙照,生出二子,其中一子即为释王。故相传瞿昙仙人即释迦种族之祖,且释种亦因之称为甘蔗种。
还有就是莲花生大士全传中提到:莲花生大士在光明国碰到一位释迦族的仙人,名叫色珠仙人,他们两人相谈甚欢。色珠仙人对于种种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的学问,乃至一切因缘历算要法都能通达。后来莲花生就向仙人学习这些人间的学问。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古印度当时社会早已经流行修炼修仙,而且这些修行者为人们尊敬,供养,他们被称为最有智慧和神力的人。
现在震旦有些人认为释迦佛是黄色之蒙古人种。因为释迦佛是出生在迦毗罗卫城,这个王城在尼泊尔境内,喜马拉雅山和楚里亚山麓卢醯赋河畔,临近蓝毗尼,是古代迦累罗卫国的都城,释迦族集居于此。他们认为雪山中之游牧民族,卜居平地而渐农业化者。
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印度的种姓制度非常严厉,婆罗门和刹帝利都是白种人,他们的相貌和欧洲人差不多。大家看印度宝莱坞的电影明星,和西方人差不多,但是南印度人的皮肤就很黑,跟宝莱坞的明星根本是两回事。
在古印度,一个黄种人混到刹帝利种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释迦出家后到印度各地拜访大修行者,成道后到印度各地传法,婆罗门和王族对释迦佛刹帝利的种姓都没有怀疑,这就说明了释迦种是雅利安人。
目前,世界上还保留了三尊佛祖等身像,8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小昭寺,12岁等身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25岁等身像供奉在印度菩提迦耶。其中,以12岁时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与尊贵。
释尊,一夏九旬,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不远阎浮。时拘睒弥国优填王思慕之。以牛头栴檀造如来像高五尺,如来自天宫还,刻檀之像,立而迎之。故世尊于彼像嘱末世之教化。(见增一阿含经二十八,西域记五,经律异相六)又佛上天时,优填王铸金作像云。(见观佛三昧经六)
有一次,佛陀突然失踪了,在教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原来,佛陀出生的第七天,圣母摩耶夫人便与世长辞,上升到忉利天。佛陀为了要报答母恩,欲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又因为有一些弟子虽然经常追随着佛陀,却不知珍惜胜缘,懈怠轻忽,不乐听闻佛法,少数弟子更常为了枝节小事纷争不断。佛陀心想,不如趁着僧团举行夏安居时,暂时悄悄离开人间,或许能使那些喜好争执的比丘猛然悔悟罢。佛陀的四众弟子数日不见佛陀,苦寻不获,个个都忧心自责,因而各自奋发图强,但是优填王却因思佛心切而病倒,并且对人说,如果不能见到如来圣像,不久必将忧愁命终。大臣们非常着急,于是商议请来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运用神通力,带着雕刻师上到忉利天,亲睹佛陀圣容,然后用紫檀木雕刻成高达五尺的佛像,让优填王得以瞻仰,早晚礼拜,以解除思念之苦。这就是佛像雕刻的开始。
8岁等身像:8岁等身像最初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八岁等身像被龙王目支邻陀迎请到龙地利益众生长达两千年之久。其后,尼泊尔国王哈蓝的上座比丘喜昧达曲巴德与堪布伽尔仙姆,以其神通得知释迦牟尼的不动金刚像(八岁等身像)在龙王那里,而龙王目支邻陀正病魔缠身,龙体欠安。他俩便借此机会给龙王治好了病,龙王遂将不动金刚像作为报酬献给了他俩,只留下座基作为供奉之所依。当时双方还约定当佛法衰微之时,此像将准许请回,而且人世间的所有供奉之所依,都将被迎请到龙地。释迦牟尼的无座八岁等身不动金刚像连同华盖装饰,就这样被比丘喜昧达曲巴德和堪布伽尔仙姆从如来沐浴湖迎请到了尼泊尔,并在那里利益众生两千年之久。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赤尊公主将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大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而把赤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八岁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从此两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12岁等身像:释迦牟尼的十二岁等身像,最初与8岁等身像都供奉在波斯匿王那里,后来被帝释天连同座基、靠背、顶冠及华盖一并迎至兜率天界五百年后,被乌仗那的空行佛母等迎请到乌仗那地方益利众生又五百年。兜率天界只留下了华盖。其后又被天竺的成道班智达,除留下顶冠之外,连同座基、靠背一并迎抵天竺安立在那烂陀寺,在天竺益利众生又五百年。
据《西藏王统记》记载说,印度法王达磨波罗在位时,东方震旦君主秦王符坚,送给达磨波罗三件无价之宝,包括一件无缝的锦衣,他向印度国王求取一尊殊胜的释迦牟尼佛像,以宏扬华夏的佛法。达磨波罗为印中两国的传统友谊,毅然决定将国宝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送往中国。当他和大臣一起走进供奉释迦牟尼佛像的神殿时,发现这尊本来朝南而坐的圣像,现在居然面向东方了。国王想:“啊!原来佛像早已心向震旦了。”于是发大欢喜心,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身挂满旗幡彩带,乐工们演奏着美妙音乐,将佛像送往东方汉土。汉地国王也以最隆重的仪式到海边迎接,并供奉在金子镶嵌的国王宫殿中央。
但是,成书于1434年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对佛像如何来到震旦的记载不尽相同,该收引用《松赞干布教》中说:印度国王达尔玛巴拉(也许就是上面说的达磨波罗)在位之时,有外道军队摧毁了吉祥那烂陀寺,教法几乎遭到毁灭,于是向汉地国王提婆热扎请求派遣援兵。汉地国王回答说:“我的军队不能前去,但是可以将珍宝送去,依靠它你们可以战胜外道、复兴佛法。”印度国王得了帮助,击败了外道军队,内道佛教又像白昼一般显明。印度王臣皆大欢喜,致书汉地国说:“成就如此善业,皆是因为你汉地国王之慈悲教诲和历次送来的礼物之力。你的恩德巨大,要想什么样的回礼。我们一定奉送。”汉地国王说:“谢谢你们的好意请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之像,以及四部佛经、四位持律比丘送来东土。”达尔玛巴拉王说:“我的这尊本尊佛像,从来没有想过将它送往别处,但是你的恩德甚大,而且此像由你迎请去,对有情众生广有利益。”于是,以各种供品供养,举行盛大的送接仪式,觉沃佛像就这样来到了汉地。
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带到拉萨,供奉在小昭寺。公元710年,金城公主进藏之后,把原本供奉在小昭寺的文成公主带进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请到大昭寺安放。
藏族人认为,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更重要的是认为见到这尊佛像和见到2500年前的佛没有区别。在为这尊佛像建造的大昭寺周围,每天都有虔诚的人们礼拜的身影。
据《甘珠尔》记载,觉沃胜佛是释提桓因(帝释天)命天匠毗首羯摩,依悉达多太子12岁形象,用天界五宝锻炼成范,色如熟金。一手作定印,一手作触地印,相好庄严。法界众生若有能目睹圣像者,即种下“见解脱”因缘,具足一切见、闻、念、触之功德,将来必能解除三毒痛苦,成就佛道。成像后,先由诸天迎请供奉天界,大约100多年。尔后诸智慧空行母,又将其迎请至西方邬坚,住500年。又后以神变力,住天竺金刚寺再500年。
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为最大的精神支柱,称此像为觉沃胜佛。“觉沃”意为至尊,“胜佛”意为珍宝,即师尊大宝之意。在每个虔诚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样一个愿望,用自己的身躯丈量朝圣之路,到圣地大昭寺顶礼觉沃佛,以种下解脱的因缘。
25岁等身像: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成道菩提树下金刚座处的正觉大塔内,供奉着最为之殊胜释迦牟尼佛25岁最的等身像,据说被称为世界最完美比例的佛像,与佛真身无二无别。
据唐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记载,这是弥勒菩萨下凡所造的,十四世纪***教入侵印度时,僧人连夜用土掩埋正觉塔,装成小山包,得以保存至今,十九世纪才被挖掘出来,佛顶上的那突出地方,过去在历史中遗失了,现在藏人合钱打纯金的补上,也供养了佛前的钵(涂黑色但其实是纯金)。
25岁等身像远在印度,内地汉藏众生甚为难见,故更显得弥足珍贵!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