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十五章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小说: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江中斩蛟 更新时间:2024-03-07 22:11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承天门外,千步廊。
  靠近正阳门的前军都督府,被改为大都督府,也称之为大元帅府。
  新建的军方最高衙门。
  在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兼北征大元帅王守仁力排众议下,大都督府没有选入其他官员。
  官廨内,除了原本前军都督府的官吏外,只有大元帅王守仁、大将军仇钺和英国公张懋,和少数属官。
  北征诸多准备,繁琐无比。
  人又少。
  就注定了忙碌到无可复加。
  如小山高的案牍,着实吓怕了仇大将军,果断跑去练兵,再也不来。
  英国公又是常年军方吉祥物存在,虽然执掌国朝军权四十载,但是从未领兵作战,对战争布置不甚了解。
  再加上年事已高,担心再累出个好歹,索性,就派去巡军了。
  所以。
  北征粮草、军械等一切辎重,准备、调度,包括军阵布置、出征路线等机要,全落到王守仁身上,事必躬亲。
  饿了渴了,就随便吃点、喝点,累了困了,就伏案打个盹。
  英国公每次巡军完毕,都能见到大元帅精神抖擞在审查军情。
  不得不感慨,年轻真好。
  “大元帅,户部、兵部,再次否决了打造新式军械的请求。”
  英国公心悦诚服,恭声汇报道。
  作为吉祥物,就有吉祥物的觉悟,在巡军之余,充当着军方与朝廷沟通的桥梁。
  而大元帅在走马上任后,就对国朝现役军械表达了不满,力求改良之法。
  于是。
  在一万三千万两纹银丰裕军费下,大元帅拿出一千万两纹银,招募近万能工巧匠,和十万铁匠,对军械进行改良。
  成果颇丰。
  对原灌钢“团钢”的冶炼钢铁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匠人们以生铁与熟铁并铸,待其极熟,生铁欲流,则以生铁于熟铁上,擦而入之。
  通俗点说,就是把生铁与熟铁放在一块冶炼,等到生铁熔化,铁汁欲流时,则将生铁水擦入熟铁中,灌钢就炼成了。
  由于发明此法的匠人,来自于苏州,被命名为“苏钢”。
  相同的生铁和熟铁,苏钢,比团钢,能产出的钢更多,且更加优质。
  在火器上。
  火铳,单管火铳、双管火铳、多管火铳、连子火铳等。
  火炮,轻型如虎蹲炮、旋风炮、飞礞炮等,重型如大将军炮、威远炮、攻戎炮、千子雷炮等。
  火箭,大筒火箭、火弩流星箭、七筒箭、百虎齐奔箭等。
  包括爆炸性火器,万人敌、慢炮、地雷、水雷等。
  几乎国朝所有火器,都完成了改良。
  有见多识广的匠人,借鉴到西洋书籍中火器的内容,制造出靠燃烧的火绳点燃火药的火器,甚至,有聪慧的匠人,利用燧石和软铁片,制造出击发式的火器。
  但到此为止了。
  因为大元帅发现,眼下的火器,不论如何改良,如何研发,都无法保证射击精准,而且储存困难,使用中,还存在着炸膛伤亡己军士卒的可能。
  即便大元帅说,火器很可能是国朝的未来,可战事在即,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放在冷武上。
  在冷武上,匠人们不负众望,将陌刀、明光铠、诸葛连弩重现于世,并予以了改良。
  陌刀。
  是唐朝融合西汉斩马刀、东汉露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和冶炼技术打造的军刀。
  也是唐朝针对突厥骑兵研制的武器,一度成为游牧民族的噩梦。
  盛唐之名,正是建立在此之上。
  大匠将陌刀,与苏钢融合后,陌刀锋利、坚固的优秀特点不仅被完美保留和增强,同时,减轻了部分刀重。
  使用时,挥刀速度大幅度增加,劈砍力量也有所增加。
  明光铠。
  以胸前和背后的板状护胸若打磨光滑可反光为名。
  从南北朝出现后,经过无数时间和匠人检验,依然是最优秀的铠甲,防御无双。
  古书中“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语句,又暗合国朝大兴之名。
  匠人们没再做无用功,以苏钢打造,提升防御力,降低自身重量后,就宣布对明光铠改良完成。
  诸葛连弩。
  是三国时诸葛丞相制造的一种连弩,又称为元戎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普通士卒无法单独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后来大发明家马钧对其进行了改进,改成了一种五矢连弩,使其体积、重量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但是因为生产很复杂,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条件太过于苛刻,无法惠及全军。
  在数千名匠人齐心协力,特别是不计成本的金银投入下,终于完成了诸葛连弩的改良。
  单兵武器,能够连续发射十次,善射者能够远距离精准射击,近距离威力能射穿水牛颅骨,射程高达三百步。
  不过。
  改良后的陌刀、明光铠、诸葛连弩,都有个相同的缺点。
  贵!
  很贵!
  非常贵!
  哪怕匠人们不断进行改进,降低成本,想锻造一把陌刀,也要三十两纹银,锻造一件明光铠,更是要五十两纹银。
  诸葛连弩锻造价格,比两者都低,二十两纹银一把。
  可是。
  连弩贵的不是本身,而是弩矢,想达到标准威力,制作的弩矢,一支,就是一两纹银。
  平常训练时,弩矢能够回收再利用,但战场上,只能战后收回。
  根据大元帅要求,每位士卒装备五十支弩矢,保证任何情况下都有相当程度战斗力,即五十两纹银。
  全副武装下,一名士卒,就要装备一百五十两纹银。
  这些银子,够寻常百姓人家半辈子,乃至于是一辈子花。
  三十万大军,就是整整四千五百万两纹银。
  要知道。
  国朝一年赋税,不过两千万两纹银,两年赋税,犹是不足。
  当军方上报户部、兵部,要大规模采购生熟铁,打造改良军械后,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看到耗资后,根本没有往下看的想法,直接给否了。
  户部,掌管着天下土地、赋税、钱粮、矿石。
  打造三十万套新式军械,耗费铁矿无数,必须要从户部购得。
  户部尚书韩文是个正直刚毅的人,从心底看不起幸进之臣。
  当初,看不起刘瑾等人,现在,看不起大元帅和大将军。
  这种数以千万两纹银为计的耗费,在韩尚书眼中,军方等同是在窃国。
  要不是身为英国公的他名声不错,从中斡旋,韩尚书当场就要入宫上疏。
  兵部,掌管着全国朝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之政。
  在军方越过兵部进行改良军械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就曾经表达了强烈反对,当看到新式军械锻造耗费时,更是坚决拒绝为新式军械背书。
  “既然如此,我就携带新式军械入宫走一趟,为陛下献上神器。”
  王守仁听完英国公的述说,起身道。
  大元帅威势,席卷而出。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皇宫。
  御花园。
  “嗖!”
  弩矢呼啸而过。
  正中百步之外悠闲愉悦吃草的老水牛。
  遭受到重大伤害,老水牛发出痛苦的“哞哞”声,不久后,轰然卧倒在地。
  宫廷侍卫顿时紧张围绕在朱厚照身旁,手按在剑鞘上,死死盯着国朝北征大元帅。
  没想到,文官出身的王守仁,竟然有这般箭术。
  再加上威力巨大的连弩,如果弩口突然转向,对陛下安全威胁极大。
  “陛下,这就是新式武器中,最为成功的武器。”
  王守仁的手,从握着枢机,变成握着弩口,将改良诸葛连弩呈于陛下,自豪道。
  相比较火器苛刻的使用条件,和在战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表现。
  改良连弩能在任何战场施展神威。
  甚至。
  能用在隐蔽战场,弩矢发射的轻微声,可以帮助细作刺杀敌首。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外如是。
  自秦之后,长弓之名,就超过了弩箭,世人已经忘记,谁才是真正的冷武之王?
  “不错。”
  朱厚照接过连弩,满意道。
  入手冰凉且沉重。
  但不知怎的,心却是热的。
  或许。
  男儿都对武器有种莫名的喜爱。
  刀、剑、弓弩、火器,等等。
  瞄准不远处的假山,扣动枢机,很快,就传来铁与石清脆的碰撞声。
  “回陛下,崩碎假山一角,弩矢无损!”
  司礼监随堂太监毕云,亲自去查看弩矢威力,回禀道。
  假山的石头上,多了个一寸深的小坑。
  这要是打在人身上,非把人洞穿了不可。
  像北方的异族,基本没有甲胄,披着层兽皮作战。
  在此等神器面前,简直是在裸衣过市。
  一击必杀!
  “陛下神威,臣斗胆请陛下为此武命名。”
  王守仁顺着杆子往上爬道。
  新式军械的造价,可以用昂贵形容。
  能得到陛下喜欢,能得到陛下赐名,那么,军方想大批量锻造的阻力就会更小。
  “孟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其意为代天巡狩之意,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朕希望你能代朕巡狩天下,此武,和那陌刀、明光铠,就以“天巡”为名吧,天巡刀、天巡铠和天巡连弩。”
  朱厚照微微颔首,沉吟道:“而三十万北征大军,也不妨以天巡为名,即天巡军。”
  “谢陛下赐名!”
  王守仁单膝跪地,右手擂至胸口,朗声道。
  这是军方礼仪,与文人作揖不同。
  “赐座。”
  朱厚照点点头道。
  小太监搬来锦凳,供王守仁落座。
  “军费可还充足?”
  朱厚照打趣道。
  这些日子。
  许多朝中大臣上了奏疏,说军方在行窃国之事。
  想必是对军方的花销感到眼红了。
  “回陛下,尚有一万万两纹银,充足。”
  王守仁如数家珍道。
  为了北征。
  天巡军除军械外,准备了足以三十万大军,在外作战一年的后勤辎重,立誓效仿成化帝,对鞑靼吉嚢部、俺答部、小王子部,再现犁庭扫穴之景。
  在旁的毕云低着头,心在狂跳,犹记得刘瑾家产一万三千万两纹银充当军费。
  这才多长时间,军方就花掉了三千万两纹银,是国朝前两年赋税的总和。
  难怪朝廷中不断有大臣上疏,请陛下严查王大元帅、仇大将军和英国公贪墨,这花银子速度,谁看了不怀疑?
  “花的慢了点。”
  朱厚照眉头微皱,询问道:“是出了什么事?”
  “回陛下,兵部不愿意天巡军械在国朝投入打造,而户部也不愿意为军方提供足够的生熟铁打造军械。”
  王守仁说出军方困境,惭愧道。
  国朝以文驭武的局面,虽说没有宋朝严重,但也是存在的。
  尤其是在国朝战神皇帝,英宗皇帝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就彻底压制住武将。
  军方的一举一动,全部落在朝廷眼中。
  只要朝廷哪個衙门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出手制约,军方就会陷入半瘫痪,什么也做不了的境地。
  就比如眼下,面对他的大元帅帅令,户部、兵部根本不配合,生熟铁拿不到,天巡军械也就无法打造。
  纵然是英国公求到内阁,阁老们没有同意,显然,是与户部、兵部保持相同态度。
  “朕会下道旨意给户部、兵部配合。”
  朱厚照点点头,顿了顿道:“还会下道旨意给工部,配合打造天巡军械。
  也会让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对你之前招募的工匠、铁匠进行甄别。”
  天巡军械。
  是国之神器。
  军方自主招募的工匠、铁匠,可靠性是存疑的,必须进行侦查筛选。
  至于朝廷和军方之间,数代恩怨纠葛,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决的。
  唯有此次北征大胜,才能根除数十年来武将面对文官的颓势。
  “谢陛下!”
  王守仁松了口气道。
  此行。
  比预想更顺利。
  这也代表陛下对军方的信任程度。
  一丝感动之意,顿时涌上心头。
  “去吧,待军械铸就而成,朕期待看到天巡军在草原战场大放异彩。”
  朱厚照摆了摆手道。
  这北方之患再长,数千年了,总该有个头了。
  “臣遵旨!”
  “不过,火器研制不要停!”
  朱厚照提醒道。
  天巡军械虽强。
  但与真正的火器而言,太过于逊色,前世的种花家,就在火器上吃了大亏。
  这一世,国朝火器,不仅要走在世界前列,更要走到世界之巅!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