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413章 义务教育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4-03-31 07:2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庞统:十月辽东起兵,仅耗三月袭至汴梁,未尝闻有如此易进之京都也。
  李世民:好一个在德不在险。
  张飞:这昏君倒有骨气,竟不学那唐帝先逃。
  张飞:二凤陛下,俺没有非议你的意思。
  李世民:……吾晓翼德将军怀赤子之心。〗
  赵匡胤觉得自己已经逐渐摸清楚了后辈的恶趣味,就如这次。
  前面一个个数字让他看的颇为费力,看着那以亿万亩计的农田甚至略有一些开心。
  毕竟单从此来看,再与记忆中唐朝的田亩数相比,虽未复燕云但已不输唐也。
  而且由此看来,说不得便是那变法新政之功,这让赵匡胤心中都有些痒痒的了,恨不能现在便与赵普商议一下如何兴学。
  程门立雪什么意思赵匡胤不懂,但看着这旧党还能再内争,便觉对这一百年后的朝堂愈发不抱希望。
  而那明朝相关不懂的地方也更多了,但还没等赵匡胤琢磨明白呢,短短几句话便将北宋灭亡之态清楚的呈现了出来。
  那昭烈帝麾下的军师更是总结的十分清楚,三月围京都,一岁而灭国。
  一百六十余载崇文而治,最终灭的可称仓促。
  辽东至此两千余里,三月而至;养士百年,竟无能死战之士耶?
  赵匡胤几欲吐血。
  那边赵光义早已见势不妙将脑袋缩了起来,唯怕兄长再跟他计较那“在德不在险”的旧账。
  如今忍着腿上的痛楚已经十分不易了,而且方才说话不知为何又惹得兄长不快,赵匡义干脆闭嘴缩头一言不发,努力表现出来一个恭顺的模样。
  “官家……”
  赵普想要安慰两句,但得到的是赵匡胤摇摇头道:
  “无碍也。”
  或因早知靖康耻之事,或因早年从军伍而学处变不惊,但总之赵匡胤在极短时间恢复了过来,甚至已经开始跟赵普商议:
  “看来若欲延宋,当保京畿膏腴之地,以图北伐之良才。”
  赵普点点头,类似的分析早在十年前的雪夜志图天下时就已经说过,故而此时已不需赘述。
  南北之别在历史上更是有诸多例子,上至汉末三国的江东偏安,下至唐末江浙富户对养西北军士的百般反对,根本不需要详细解释。
  思虑罢了之后,赵匡胤蹲下身来语重心长拍着弟弟的大腿道:
  “若非汝两战不利,那变法之朝若能有一二强军,何至于……”
  赵光义疼的龇牙咧嘴,但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
  张飞匆匆又撕下一个纸条,执笔蘸墨扭头问孔明:
  “军师,这唐帝夸俺赤子之心。”
  “俺回‘二凤陛下亦必能功逾始皇’宜否?”
  孔明摇头不赞同,笑道:
  “此处打住便是,勿要再说。”
  不过孔明心里倒很是怀疑,这二凤说翼德有赤子之心,似在骂人。
  但再回头看看,翼德说的两句话揭人伤疤,也有皮里阳秋之意。
  眼看着张飞分外不舍的将手中纸团捻碎,孔明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本是汉臣,若是以孝武皇帝比这二凤多少有点不合适,恐怕因此翼德才会提到始皇功绩。
  但恐怕落在那二凤眼里,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也是那始皇之子胡亥杀兄之事。
  由不得孔明不多想,毕竟后世都说了这二凤心眼小……
  张飞不知道短短时间里军师心中转了多少个念头,捻碎了纸条之后便将此事飞速放下,兴致勃勃议起了下一件事:
  “若后世有这南北之别,那我等此时岂不是有东西之差?”
  刘备啼笑皆非:
  “争此虚名作甚?等翼德为先锋克复豫州令南北勾连,则无差也。”
  说起来这件已经答应过的事,张飞便又重新喜滋滋起来。
  ……
  李世民放下笔抚了抚脑袋无奈道:
  “这张翼德,口上功夫不输玄成也。”
  躺枪的魏征当即抗议:
  “臣非含沙射影之人,言陈过失皆为当面所指也。”
  李世民嘴角抽动了一下,一时间不知该评价这两种方式哪个更好。
  摇头将此事暂且揭过,李世民自然还是对那“带明”更感兴趣一点,此刻忍不住问道:
  “这明复建东林书院,既皆为闲散人,又因何成党?”
  房玄龄最近出入国子监次数不少,此时便拱手有条不紊道:
  “这东林八君子,初或为好意,然讲学传道之态与那后汉之名士几似也。”
  这倒是让李世民顿时醒悟过来,后世评价后汉的名士时所说的名、财、权如何顺序相生的言论,也从他脑海中浮现出来,而且他旋即便想起来这明朝另一个不同:
  “且这带明,纸价愈贱也……”
  无论从后辈此前所说的布衣入仕比例,还是那明之天工开物多法,亦或是那之极兴,都让李世民隐隐猜测:
  或许明朝之学问大家,其民间威望远胜后汉之时。
  只是不知这明朝是何等模样?李世民隐隐开始好奇了起来。
  赵匡胤心中惊叹了一番,但心下还是知晓正事要紧。
  想要回首让赵普去拿一拿,看到的便是这位宰辅仰着头,双眼闪动着毫不掩饰的渴望与激动。
  赵匡胤知道这自是因为后世那义务教育。
  事实上前面说到徽宗的崇宁兴学时,赵匡胤也在心里猜过何谓义务教育。
  但没想到的是,后世竟会以律法要求稚童读书。
  这般景象,恐怕那些上古先贤都难以想象华夏会有这么一日吧?
  但浸淫战阵的本能也提醒着他,以宋如今之现状,此等圣人之政看看就行了。
  宋徽宗之学政不过仅有其皮毛,还需三次兴学循序渐进,且于民索财无度方成,并且最终亦还是失败了。
  若如今宋初想要与其如出一辙,无异于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于是赵匡胤干脆默默起身也不打扰赵普,轻脚走到这殿内一旁。
  那边颇有眼力劲的小黄门赶忙又添上了几笔,随后恭敬将画作呈了上去。
  赵匡胤自己欣赏了一番,随后点点头返回石桌处想要依此前之法奉上。
  只是没想到也才离开片刻,那光幕上便已绽了许多文字,赵普亦是站在石桌前学他此前以指为笔在上书写。
  〖诸葛亮:如此圣王之政,雄哉矣,伟哉也!
  李世民:朕见与武侯同!
  张飞:俺也一样。
  赵普:倾毕生之力,若能求成其之一二,则夕死,亦可矣。
  长孙无忌:后辈岂非梦言?若死一人则能成一二,吾赴死又有何怨哉?
  法正:若欲成其事,当不惜力不惜财不惜命,残己身乃必抱之念。
  赵普:本以为长孙公乃王莽司马懿之流必有高见,结果竟乃断章取义之辈,此时我官家大军将渡江平江南,岂非治学政之契机乎?
  长孙无忌:汝骂乃世祖耶?
  赵普:王莽司马懿之语,非我所言,乃许敬宗之评也。〗
  赵匡胤擦了把汗将眼看愈战愈勇的赵普拉离了石桌。
  对这个老臣什么性子他可再清楚不过,真真唯恐天下不乱也。
  好言安抚了其两句,随后赵匡胤将手中的画作放在石桌上,心中默念之后眼看其骤然消失,才放下心来。
  眼看着光幕上那唐朝诸人暂时沉默,赵匡胤想了想该是主动写道:
  〖赵匡胤:吾欲北伐,武侯可有领兵之法教我?
  李世民:武侯之法岂可轻授?朕月前方灭吐谷浑,将佐军利器教汝,足平契丹也。
  李世民:汝可知盛唐神威炮?〗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