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小说

第414章 头风是传统

小说: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作者:冷泡茶加冰 更新时间:2024-03-31 07:26
爱小说(www.ixs.cc)开通手机站了,手机用户可以登录 m.ixs.cc 进行阅读,效果更好哦!
  汉长安。
  张飞看了看光幕,随后选择将手上的纸条默默捻碎。
  方才那宋皇赵大求领军之法,张飞一琢磨:
  二哥守荆州,子龙临江东,兄长忙内政,军师搞工学。
  就连马孟起这半年来亦是闲居长安周转于各处。
  那,若论领兵之法,若说开边心得,此时厅中,舍俺其谁?
  结果张飞自己还在考虑如何总结从益州到长安这一路北伐之要领呢,便看到光幕上飘过去的文字:
  〖李世民:汝可知盛唐神威炮?〗
  此言之后,光幕上闪动着的唐臣名字便多了起来,几乎皆乃此前后世说初唐史曾涉及过的名字。
  冠名李靖者,从容叙述唐炮如何令吐谷浑骑兵战力全无,最终毕其功于一役,擒其可汗得青海之土,中间还有名为裴行俭的补充。
  冠名阎立德者,则是简述了唐炮的简单原理,并称其中最秘者当属火药配比,毫厘之差便能致使声威相差数倍。
  于是张飞只能默默将方才兴致勃勃所写的领兵之法悄悄揉碎。
  唐之诸臣说的简略,但也足够让张飞神往了,于是顺理成章将目光看向了孔明:
  “军师可有天威……”
  或是嫌其名头不足,张飞略微琢磨了一下道:
  “可有大汉天威将军炮?”
  孔明一时啼笑皆非,一边看着光幕上那李靖和阎立德所言,一边执笔写字,一边还有余裕劝说张飞:
  “翼德长那唐皇数百岁,何必争此虚名也?”
  简单一句话便让张飞心中的好胜心暂时熄灭,但还是难免对那火炮相当向往,故而还是追问道:
  “何时能见军师所造之炮?”
  毕竟按那李靖所说,此物于战场上的声威着实骇人也,张飞很想亲自领这么一门对那曹贼试试其威。
  庞统不知晓张飞心中所想,出声解释道:
  “等火炮堪用,自可召军卒训练,并于军中开辟神炮营。”
  张飞闻言顿时喜上眉梢:
  “以军师之智必指日可待,俺愿学炮也!”
  旁边的马超咧咧嘴,心里打算等散场后须私下问问玄德公。
  安抚好张飞之后,庞统心中倒是一叹。
  事实上从开始试制炮之后,便可称困难重重。
  铁炮难铸易炸,铜炮质软价贵,皆非铸炮良材,孔明称恐怕须试那“合金”之法,目前还未试出来合适的炮身配方。
  这些问题那唐朝也都有遇到,比如庞统看的清楚,方才这李靖军神述说火炮在吐谷浑交战时,有近两成炮还未燃射便已废,随后交战中射的愈久废的便愈多。
  从火炮入场到吐谷浑贼酋落马被擒,不过射了五轮,拉至青海的火炮便已碎了十之七八,难堪再战。
  因而庞统觉得,若欲速成这火炮之研究,或需……
  还不待他想完,便见孔明已经将纸条写就,随后学着此前主公那般将纸条团起,直接屈指弹入光幕中:
  〖诸葛亮:阎将作既已作铁箍木炮,何不试以铁箍铜炮身,层叠两层以求威力更胜也?
  李世民:武侯之识通贯今古,岂虚言哉?!
  阎立德:以铁箍铜,复包铜皮,再行箍铁,以他物填充其隙?
  诸葛亮:阎将作无愧后世之赞叹,果乃工学贤才也,至于那火药难携之法,吾亦有猜测之法。
  ……〗
  甘露殿中。
  眼看着光幕上诸葛武侯称等三个月之后自己的好消息,阎立德也是真心实意赞道:
  “诸葛武侯无愧千古奇才之名,果有令人醍醐灌顶之见!”
  听闻阎立德如此说,站在一旁的李世民脸上顿时浮现一丝与有荣焉的骄傲之色:
  “然也!”
  阎立德赞同的猛点头,随后解释道:
  “青海之役,除开炮身不坚外,士卒多称填药难也。”
  “火炮中药粉填者寡则炮声无力,填者益又反倒难燃也。”
  “五雷署皆以为,当根据炮身大小计算药粉用量,列入炮营典法。”
  “武侯则称,火药难燃非因填药丰益,乃是因火药粉之间无间隙也。”
  阎立德愈说愈兴奋,他原以为火药粉研磨愈细则愈佳,武侯用灶中生活须通风的简单道理告诉他,火药之燃亦需气也。
  此刻阎立德恨不能光幕赶紧散场,他要赶忙回去尝试一番。
  因为他有预感,武侯所说很可能是真的。
  李世民听的不是很懂,但眼看阎立德如此激动也知定是紧要之事,于是也堆出笑容点头称赞:
  “善。”
  随后想起一事追问道:
  “既得武侯提点,可有报之?”
  阎立德赶忙点头:
  “铭武侯火炮火药提点之恩,臣以五雷署火药配方谢之。”
  李世民这才点点头道:
  “那便好。”
  …
  孔明伸了个懒腰,看着面前本子上记载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与这阎立德之交流,果受益匪浅也。
  同时也暗暗咋舌这唐之富裕。
  如今玄德公虽一路连胜,但还未进中原得膏腴之地,故而麾下粮草、盐糖、纸铁锦煤等皆需精打细算。
  铜连用作铸钱都不太够,铁需铸刀兵农具工学器件,自无余裕如那唐动辄消耗数百斤铸炮,拉到青海试其成色。
  去岁虽知火炮之利,但受限于物资的捉襟见肘,孔明也只能用有限的铜铁铸造小炮尝试,反复验证猜想。
  在孔明看来,方才与这阎立德交流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唐朝在青海之战当中简单粗暴试出来的最好用的炮型,阎立德皆毫不藏私统统告知。
  孔明自己此前铸炮时的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阎立德皆要去验证。
  末了这阎立德还赠送了几份新的火药配比,据说乃是转研火药之有司的成果。
  “唐之君臣,皆良善也。”
  孔明叹息道,随后觉得自己好似忘了点什么:
  一开始因何谈到这火炮的来着?
  …
  汴梁当中,赵匡胤头一次庆幸安排了多个小黄门抄录记要,否则方才这诸葛武侯与阎立德那又快又密的交流,定然会有所遗阙。
  但随即便又有点烦恼:
  唐太宗说好的要教他那“盛唐神威炮”呢?
  结果后来净忙着与那武侯交流了,他根本插不上话!
  再一回头便是与赵普的大眼瞪小眼:
  “则平可知,朝堂中可有懂这兴宋神威炮之人?”
  赵普在心里赞叹了一下官家的改名,随即便肃容建议:
  “陛下或需重振工部,或需祛将作监之寄俸官。”
  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赵普对如今朝廷的有司结构自是清楚得很,简单来说就是大处承唐,细处按需修改。
  比如虽设工部,但职权实际上被三司瓜分。
  比如虽同样有设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但基本上都有名无实。
  而这几個地方如今稳坐不动的皆为寄俸官,真正做事的职事官反倒又调动比较频繁,因此基本皆形同废也。
  就赵普所知,如今工部、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等能负责的最重要的事大概也就只有祭祀了。
  让其试制火炮?赵普心里摇了摇头。
  赵匡胤对此自也是心知肚明,一时间便多有踌躇,说实话单看那李卫公说的火炮威力,让他将其交予工部或将作监,他也不放心。
  眼见官家为难之模样,赵普相当善解人意,干脆建议道:
  “不若二事并举,立工院以试这火炮,由皇嗣担……”
  话还没说完,赵匡胤便已下定决心,摇头道:
  “如此恐有滥官之嫌,当肃正工部,以为兴宋神威炮之作。”
  赵普应承了下来,心中倒是回想后世评官家“勤俭不喜奢华”,这倒是说的一点错都没。
  多半是因为那武侯与阎立德所议的火炮之议让官家略有忧心了,以铜铸炮用费可丝毫不便宜。
  而若重新肃整工部也必惹得朝堂非议。
  不过,官家召自己回来不就是为了做这些的吗?
  想想后世对他的评价,赵普感觉头脑也愈发的清楚。
  这光幕既是官家之契机,亦是他的。
  与其去为赵光义善后“三度拜相”。
  不如跟随眼前的官家尽事于一朝也。
  君臣之间简单的交流便已经确定涉及朝堂的决策。
  随着那些文字淡去,光幕又重新从漆黑一片变得有色彩。
  赵匡胤眼看着那方才在自己手上墨迹未干的画作此刻出现在光幕中,依然还是倍感神奇。
  画作难称十分精致,但落笔极为规整,人物也算是传神。
  画上赵光义倒在地上在努力逃开,后面赵匡胤扶着腰带颇有不屑之意,回首与身后一文士笑谈。
  最末则有简单落款:“开宝年,晋王谋逆事发,帝有雅量,仅略惩”。
  〖晋王谋逆?我不信,你说赵二跟赵大飙车我信,他要有赵大活着时候谋逆的胆子,就不至于高粱河一战被吓破了胆子。
  都不说胆子,就赵二那渣渣武力,那不是不够赵大一只手打的。〗
  此时仰头同观的赵光义一时有想要痛哭流涕之感:这后辈是个懂他的!
  〖话说这是不是历朝历代最拉的太宗了?高粱河之战和雍熙北伐打没了统一的可能,白藤江之战还让越南成功独立,带宋真的是在赵二手上“蒸蒸日上”。
  太宗当中还有一个南朝宋太宗刘彧,他跟赵二谁更拉还真不好说,但这俩人应该基本确定太宗当中倒数前二了。
  其实太宗这个庙号还好,主要还是二凤加分太多,judy虽然一开始也是太宗,但后来嘉靖老儿给改了成祖,算不算太宗一挂的还真不好说。
  话说赵大真这么猛的话,赵二怎么能杀了亲哥的,总不能真是下毒吧?
  实际上UP主这期也是标题党了,金匮之盟目前学界偏向于证伪,烛影斧声自始至终UP主也只是说有嫌疑,不过我个人觉得赵大可能是高血压突发脑溢血挂的,我记得北宋皇室的基因也不行。
  拉倒吧,赵大有高血压只是猜测,石锤基因不行的是赵二,实打实的有高血压中风记录,此外宋真宗是脑血管突发疾病死的,仁宗英宗神宗的记录都很相似,犯病时会失去语言能力而且嘴角流涎,基本跟脑血管疾病症状吻合,基本石锤遗传,哲宗比较倒霉,看记录是肺结核,徽宗就不说了,死在金国不晓得具体原因。
  归根结底还是菜,高粱河要是真的赢了一战下了幽州城,历史可能就会改写;雍熙北伐那就是纯粹输不起了,不给曹彬指挥权导致曹彬弹压不住骄兵悍将,结果雍熙北伐也彻底烂掉。
  菜,就多练,输不起,就别玩。〗
  赵光义不是没度过史书,曾经读到南朝宋史,彼时还多有感慨呢:刘寄奴英雄如此,怎么孙儿竟是如此奢靡残暴昏庸无度之辈?
  谁能想这被自己百般不屑的宋明帝,竟能跟自己相提并论了,一时间赵光义差点眼前一黑。
  赵匡胤没空理会自己这个便宜弟弟,眼睛紧紧盯着光幕上那谈及“基因““遗传”“高血压”等语的记录宗觉得异常熟悉。
  旋即便想起来,这不就是唐太宗的头风之疾?
  也是由此赵匡胤才忽然想起来那被自己忘掉的事儿:坏了,原本还打算寻那汉唐御医隔空问诊呢,竟被那兴宋神威炮迷了心窍给忘了。
  不过……三个月后再询唐太宗应当也来得及?
  回头召汴梁的太医,先让御医按着头风疾给抓两副药吃着总不是什么坏事。
  另一边赵普则是盯着头顶的三言两语叹息:
  “这丁朝,恐怕是那废长立幼之祸终事发也。”
  这一声叹息将赵匡胤注意力拉了过来,仰头思考了一下才回想起来:
  “这丁部领仗方寸之地号大瞿越,虽通华夏礼制,然其人骄纵自满,果生祸也。”
  赵匡胤不知晓这交趾为何后世称越南,但他知晓这丁国。
  其开国国主丁部领与宋通好且有遣使朝贡,是为藩属。
  只不过此前这丁部领就让赵匡胤忧心:对与其一起创基业的丁琏颇为不喜,反倒在幼子出生后立为太子。
  废长立幼,取祸之道,如今看来,这丁国只沿袭了华夏文化皮毛。
  还是须令其归华夏好好学学文化才是。
  或许将来这白藤江之战还是个机会?
  赵匡胤陷入沉思。
爱小说WWW.IXS.CC努力创造无弹窗阅读环境,大家喜欢就按 Ctrl+D 加下收藏吧,有你们的支持,让我们走得更远!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